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2020-04-17梁红波
梁红波
【摘 要】 目的: 研究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和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长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arries评分优良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78.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6.7%,对照组为18.3%,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对比PFNA内固定能有效改善恢复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率,但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差异不大。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PFNA内固定;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1.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62-02
老年人由于身体老化,经常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发人群,有时轻微的外伤也会导致不稳定性的严重骨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常采用做手术的方法,但手术治疗患者必须要长时间地卧床休养,容易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1] 。本次研究选择了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20例参与研究,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法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20例,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5:25,平均年龄(72.31±2.7)岁,按Evans骨折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别有15、18、19、8例;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6:24,平均年龄(73.26±3.4)岁,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别有14、17、20、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临床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的检查和护理,如X光、CT等,详细分析患者的骨折类型和具体的病情,手术前做好完善的检查,若患者还患有其他合并內科疾病,需要和内科医师积极会诊,制定适合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首先让患者侧躺于手术台上,从髋部的后外侧将患者的组织皮层切开,将股骨头从粗隆间内的骨质中取出,也可以去除小粗隆,用钢丝复位和固定大粗隆,将建好模的骨水泥假体与大粗隆一同固定,最后还要放置好引流管,缝合伤口,修复臀中肌 [2] 。对照组患者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麻醉后首先将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使患者的髋部小幅度倾斜,切开大转子上方的皮肤组织大概10cm,将导针通过C臂机放入髓内通道,再放置PFNA主钉,用负重防旋转螺钉和稳定交锁螺钉固定好,完成后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3] 。两组患者手术后都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拔除引流管,两周后进行拆线和肌肉练习。
1.3 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和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使用Harries评分进行评定,将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不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卧床时间对比对照组大幅度缩短了(P<0.05),数据见下表1。
观察组患者的Harries评分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为78.3%,组间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为18.3%,组间差异明显(P<0.05),数据见下表2。
3 讨论
过去对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骨折,手术治疗比起保守治疗虽然疗效更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对于手术方法还是要慎重的选择 [4] 。人工关节置换疗法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对于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能有效地避免内固定风险,加速手术后的恢复进程。
经过本次研究也发现,对比PFNA内固定法,人工关节置换法虽然不能显著减少手术时长和手术出血量,但能明显减少卧床时间和不良反应率,改善术后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庆显,徐子彧,杜心如等.75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2):123-127.
[2] 关群,熊小江,唐进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3):211-216.
[3] 王一新,吴相桥,杜辉君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血量的比较[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1):71-73.
[4] 解志波,周景,谢振宇等.PFNA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5,32(4):4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