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的维护
2020-04-17葛建华
葛建华
【摘 要】 对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时,机械通气属于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呼吸机为基础实现人工通气,可以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在对机械通气进行分析发现,其重要作用表现为加强肺泡通气,减低患者呼吸做功,及时改善氧合,为抢救患者获取更多时间。因此,加强机械通气呼吸机维护,是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维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 机械通气;呼吸机;维护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35-01
借助呼吸机实现机械通气,属于目前肺通气重要手段,通常应用在重症监护与急救复苏等方面,均呈现较为理想应用效果。对于呼吸科医护人员来讲,正确了解机械通气应用方法,特别是对呼吸机维护掌握,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抢救效果,尽可能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结合机械通气应用情况,总结呼吸机使用可能存在问题和维护方法,是当前医护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发挥其最大价值。
1 呼吸机常见问题原因和对策
结合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发现,其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人机对抗;呼吸机感染;气胸等并发症。针对常见问题总结其原因发现,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患者临床治疗中,普遍存在随意使用抗生素情况,或者长期用激素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菌群失调,致使致病菌不断侵入,甚至促进致病菌滋生,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不利影响。(2)机械通气患者病情严重,普遍呈现抵抗力低的特点,往往会引发院内感染等。对于气管插管患者来讲,在呼吸道吸入气体时,其过滤和咳嗽排痰功能均明显减弱,发生呼吸道感染几率会随之提升 [1] 。(3)在进行吸痰护理时,此项操作会增加污染几率,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4)呼吸机的管路系统未得到全面消毒,同样会引发外源性感染,例如:螺旋和附件等,需要医护人员予以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相应维护处理,具体包括:(1)加大日常检查和维修力度,坚持按照要求展开清洁和消毒处理。(2)在进行呼吸机使用前,应该全面检查其整体状况,例如:表面是否有污渍和灰尘等,同时还需要检查呼吸机连接电源状况,判断其是否可以正常运转,保证与外部管路连接的通畅性等,均属于前期重点检查内容,确保其各项功能满足使用标准。(3)将各项参数调整到满足患者需求标准,尽量做到人机同步,避免出现人机对抗情况 [2] 。(4)机械通气中,因为呼吸机的使用可能存在不同故障,同时还会对患者带来直接危害,所以,尽早发现和处理,是保证患者有效治疗的关键。若是发生高压报警,在未准确掌握报警原因前,应先将呼吸机调整至关闭状态,将气管插管和呼吸器进行连接,以实现人工呼吸。
2 高压报警的维护
2.1 人机对抗
当出现人机对抗时,其主要表现于自主呼吸过强患者,即自主呼吸和机械通气出现不协调情况,从而导致呼吸功耗持续增加,无法改善缺氧与CO2潴留情况,甚至由于缺氧窒息。常见处理措施为去除自主呼吸,按照呼吸机维持呼吸状态,在改变其呼吸方式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发生人机对抗,如果病情出现变化需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2.2 咳嗽
首先需要观察是否因为痰潴留所导致,然后及时展开吸痰處理,严禁敷衍了事,如果吸痰受到阻碍,需要向患者进行支气管灌洗,即3%碳酸氢钠(150毫升)与生理盐水(100ml)混合,取5-10毫升稀释痰液,以促进吸痰。如果吸痰未及时,还会直接影响患者氧合,无法解除报警 [3] 。
2.3 气管插管
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时,需要进行外露长度的测量,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引导患者翻身时,应该调整呼吸机机械臂,避免呼吸机的管路对气管插管造成牵拉,从而预防咳嗽,防治出现高压报警。
2.4 气道湿化变化
当发生湿化不足时,会对患者呼吸道造成直接刺激,从而因为支气管痉挛出现咳嗽症状,所以,强化湿化尤为重要,将湿化温度控制在32℃-36℃标准,湿度调整为100%。通常情况下,24小时湿化液需要超过250ml,以保证其治疗效果。
3 低压报警的维护
3.1 气囊漏气
具体表现:呼吸急促,伴有咽部漏气音,处理措施包括:每日定期检查气囊压力。为了避免气囊对气管壁造成压迫,需要每6小时进行一次放气,时间为5分钟,放气前需要做好吸痰处理,并对气囊滞留物进行清除,将充气压力调整到23-25cmH2O。如果出现气囊漏气情况,还应该及时更换气管插管 [4] 。
3.2 呼吸机管道
当发生呼吸机的管道问题时,其主要表现为管道脱开与管路连接方面,属于比较严重问题,如果管道脱开,会由于自主呼吸暂停窒息死亡。因此,保证呼吸机的管道连接紧密性,并根据情况进行管路更换等,均可以避免发生以上问题。就机械通气患者而言,护理人员需要24小时密切关注,预防发生任何危险。
3.3 电源报警
电源报警原因包括:墙上电源与插座板出现故障,或者保险管出现烧毁情况等,均会导致机内电源故障,应该及时更换保险管,或按照问题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5] 。
4 讨论
为了避免呼吸机维修问题引发不必要并发症,要求医护人员正确掌握呼吸机性能和特点,尤其是其使用方法。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展开仪器维修与检修工作,在对呼吸机进行使用前,需要有效连接其管路,观察呼吸机是否存在问题,确定无误后应用于患者治疗中,同时科学设置呼吸和条件等,如果发生报警信号,需要及时确定其报警原因,以便于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确保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鑫.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外医疗,2017,36(12):57-59.
[2] 胡荣耀.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3):197-198.
[3] 白美丽.新生儿呼吸机的清洁消毒与维护保养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1):138-139.
[4] 焦瑞红,孙丹.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临床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213-215.
[5] 肖成钦,王晟,梁勇,等.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J].海南医学,2017,28(15):2533-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