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集群教育在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0-04-17何雪梅沈蓝
何雪梅 沈蓝
【摘 要】 目的: 分析微信群集群教育在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血透患者88例,依照病人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其中前44例给予微信群集群教育,后44例给予常规教育,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相比来讲,实验组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与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相比来讲,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信群集群教育在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更甚,既能降低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发生率,还能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值得临床利用。
【关键词】 微信集群教育;内瘘;并发症;血透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222-01
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与简便性,其为患者理想的血透通道,给血透过程提供一定便利,但会产生众多并发症,例如感染及血栓等,影響患者生活,且导致动静脉内瘘应用质量。相关文献显示,微信群集群教育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此,本文选择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血透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微信群集群教育在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5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血透患者88例,依照病人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男女各24例、20例,年纪介于35岁~70岁之间,平均年纪为(51.21± 13.42)岁;实验组男女各23例、21例,年纪介于36~69岁之间,平均年纪为(52.21±15.56)岁;所有研究对象皆满足诊断标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以参加实验分析,且临床资料基本相同,并不明显不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教育,实验组给予微信群集群教育,选取恰当的宣教内容,此内容通常需要小组成一同商讨构建,定期进行总结,在构建之后的宣教内容。内容包含疾病知识与水钠负荷的危害,控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科学安排饮食,正确记录钠量与水量等,要有计划的饮水,在水中加入一些柠檬片等;同时,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维护动静脉内瘘与深静脉留置管,调整好患者的心态,促使其走进社会,保持良好情绪,防止自暴自弃,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评定标准
第一,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第二,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并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X 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 实验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相比来讲,实验组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与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相比来讲,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在以往,护理人员常用传统方法教育患者,以往的健康教育手段主要在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之前宣教知识,因为患病患者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配合性减弱。而微信群集群教育,能够调动患者参与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更进一步的掌握动静脉内瘘知识,且结合其病情制定教育计划,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相比来讲,实验组的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与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相比来讲,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比较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微信群集群教育在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更甚,既能降低深静脉导管感染、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阻塞发生率,还能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值得临床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剑媚,郑晶晶.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0):93-95.
[2] 宋月霞,张艳,郑红.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9):24+28.
[3] 王周勤,白咏梅,杨海宁,周西豫.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09):705-70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