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外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0-04-17吴艳铭钟萍覃日清

健康大视野 2020年5期
关键词:饮食干预营养状况胃癌

吴艳铭 钟萍 覃日清

【摘 要】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治疗间歇期营养状况变化,探讨院外饮食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提供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由主管医生、护士、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干预计划,通过间接干预、交互性干预、直接干预三种方式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术后4-6周的营养状况。 结果: 观察组体重增加和无明显变化人数较对照组多,体重减轻人数较 对照组少,术后4-6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连续的院外饮食护理干预能督导患者正确进食,改善营养状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营养基础。

【关键词】  胃癌;院外;营养状况;饮食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98-01

胃癌患者术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应激使代谢加快,术后早期正常摄入受限使患者营养状况继续下降。由于患者术后4-6周需要进行辅助化疗,营养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调查发现 [1-2] ,饮食摄入不足以致营养状况持续恶化是胃癌患者术后面临的严峻问题,因而有必要关注患者院外的饮食情况及营养状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然而由于胃癌手术的特殊性,患者术后饮食相较于其他部位肿瘤更难管理,护理干预工作更应细化。现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院外饮食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胃癌诊断标准,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②年龄<70周岁。③知晓病情,具有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入院时伴有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②行胃全切的患者。③术后出现大出血、吻合口水肿、吻合口瘘、胃瘫等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9-69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8-69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出院时常规饮食指导,内容包括进食原则,饮食种类、饮食禁忌,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规律进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由主管医生、护士、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干预计划,通过间接干预、交互性干预、直接干预三种方式联合干预。

1.2.2.1 间接干预 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及营养知识宣教。患者住院时须了解其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求家属多陪伴,告知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及我们的干预计划,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营养知识宣教让患者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功用和来源,运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解释平衡膳食的重要性。讲解营养与疾病的关系,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爱好,建立饮食健康教育档案。指导患者餐后出现不适的预防及应对方法。

1.2.2.2 交互性干预 患者出院时发放随访联系卡,患者在院外可随时电话咨询疾病和饮食问题,责任护士每周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饮食医嘱执行情况及有无不适,随访结果记录于患者的健康教育档案,根据患者的主诉,经饮食干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必要时调整患者的饮食医嘱。

1.2.2.3 直接干预 营养师根据患者的身高确定标准体重,标准体重(㎏)=身高(㎝)-105(男),标准体重(㎏)=身高(㎝)-105-2(女),按每千克标准体重给予20-30kcal,计算每日能量需要量,每日总量不少于1200 kcal,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60%、20%、20%,参照食物成分表,计算每日主食需要量,鱼肉豆蛋类高蛋白食物需要量,记录于健康教育档案,以此作为饮食干预的依据。根据手术方式、饮食习惯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干预措施:(1)食物选材:总原则是易消化吸收,主食选用细软易消化的大米、面食,不要食用粗杂粮及富含纤维的薯类。优质蛋白选择易消化吸收的蛋类,肉类选择肌纤维细嫩的瘦肉、鸡肉、鱼肉,豆类忌整豆食用,宜选择豆类加工品如豆腐等。蔬菜选择嫩叶子或者是去皮瓜类,鼓励患者参与食物选材和制作,不仅可以享受其中的乐趣,还能提高进食的欲望。(2)烹调方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忌爆炒、煎炸,食材要切细,进食要细嚼慢咽,以减轻胃的消化负担。炖制食物可添加香菇、红枣等增加免疫力的食材,炖制时间稍长,使肉类软烂,易于消化,同时肉中氨基酸分离至汤中增加食物的鲜香味,使患者食欲增加。(3)少量多餐:每日6-8餐,起始以份量少,多餐次为宜,逐渐增加每餐分量,减少进餐次数,每日尽可能完成饮食计划,但为避免腹胀等不适,应以患者的主观感受为进食量标准,每餐自我感觉八分饱,无腹胀感觉为佳。(4)食物状态:出院第一周仍进稀半流质如稀肉末粥;第二周过渡到稠半流质,逐渐减少水分,增加食物密度,第三周以后开始进食软食,如烂饭。(5)进食顺序:先进有形食物,再进食液体类,干稀分食,如炖汤类,先食炖料,15分钟后再喝汤,以减缓食物下行的速度。(6)体位:进食后平卧30分钟,减缓因重力造成食物进入肠腔速度过快引起倾倒综合征。(7)运动:患者术后早期身体仍虚弱,抵抗力差,宜居家静养为主,但应进行适当活动,锻炼上下肢肌肉力量,如踱步、握拳等,增强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避免静卧引起废用性肌萎缩。

猜你喜欢

饮食干预营养状况胃癌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饮食干预结合硫酸镁静脉给药治疗妊娠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