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04-17王志杰郭晓明刘子琦王俊萍
王志杰 郭晓明 刘子琦 王俊萍
【摘 要】 目的: 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 方法: 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随机法实施分组研究,每组32例,参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行中医正骨手法,比对计算两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 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96.87%对比参照组的78.12%更高,P<0.05,组间数据指标之间具有统计学验证意义。 结论: 将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呈现出显著作用。
【关键词】 中医正骨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144-01
本文主要分析了将中医正骨手法与常规西医治疗用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文数据计算对象选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诊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法即为随机法,参照组(n=32)中男性:女性之比是16:16,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是66岁和31岁,中位年龄数值(49.32±4.11)岁;实验组(n=32)中男性:女性之比是17:15,年龄取值上下限分别是67岁和32岁,中位年龄数值(48.35±4.28)岁。验证比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涉及的临床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不具有分析意义。
1.2 方法
參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予以患者牵引治疗、手术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正骨手法,(1)选取患者端坐位姿势,操作医生在患者背后站立,通过双手拇指对其腰背部进行触诊,仔细检查患者腰椎棘突偏歪状态,如果腰椎棘突朝右偏歪,此时需要操作人员从患者右侧腋下向前及其向下伸出右手,通过左手板住患者左肩,向右旋转患者身体,保持>45°的旋转角度。此外,操作人员通过左手拇指缓慢向左上方顶推其偏移的棘突。如操作人员拇指下存在微动感,且棘突发生喀的声响,表明完成治疗。如腰椎棘突朝着左偏歪,操作人员应该依据以右侧相反方向操作。(2)依据患者腰骶角大小,操作人员选取合理正骨复位手法实施对症处理,如具有比较大啊的腰骶角,需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在胸部及其腹部下分别垫上软枕。按摩患者腰骶部肌肉,促使放松患者肌肉,辅助患者牵引双下肢进,操作人员交叉双手,在患者S4-5及其L1-4 椎后突处进行按压,操作人员需要进行4至5次上述操。如具有较小的腰骶角,需要选择俯卧位姿势于患者上腹及其髋下垫软枕,促使在两枕间腰骶部维持悬空状态。随后按摩患者腰骶部肌肉进,促使放松患者肌肉,并且牵引处理患者双下肢,操作医生交叠双手对患者腰骶部进行按压,操作人员需要进行4至5次上述操,间隔2天实施1次临床治疗,一个疗程为进行10次的持续治疗,患者不可使用其他方法或者药物治疗,让其睡硬板床。
两组患者均开展2 个疗程治疗。
1.3 指标分析
观察比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
患者经治疗之后腰腿疼痛感消失,可以正常进行日常工作,且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即为显效;患者经治疗之后腰腿疼痛感基本消除,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但长期站立还是可能存在轻微腰腿部不适判定为有效;患者经治疗之后腰不符合上述标准即为无效 [1] 。
1.4 统计学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以率(%)形式表示,实施卡方检验,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据使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包验证,P<0.05,组间数据指标之间具有统计学验证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96.87%高于参照组相关数据指标(78.12%),P<0.05,组间数据指标之间具有统计学验证意义。
3 讨论
中医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被纳入到痹症的医学范畴,是因劳累过度及其肾气不足导致损伤筋脉 [2] ,并且因侵入寒邪,于患者筋脉肌骨位置积累不散,阻塞经络。中医正骨手法实际上是依据对正、拔伸、复位及其按摩等方法开展的正骨治疗,具有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的作用 [3-4] 。
本文数据研究显示,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与参照组对比,P<0.05,组间数据指标之间具有统计学验证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中医正骨手法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相比较常规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创新.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5):82.
[2] 黄大智, 蔡萍, 戎宽,等.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医正骨, 2019, 31(01):47-48+52.
[3] 徐剑峰.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46):280.
[4] 谌德雄, 高杏. 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手法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9):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