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40例临床研究
2020-04-17罗帆丽袁春野
罗帆丽 袁春野
【摘 要】 目的: 本文最主要的内容在于讨论安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以及意义。 方法: 我们采用了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实验的对象为二零一八年七月到二零一九年七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共八十列,我们将这八十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来进行,并在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的概率,同时我们将会通过发放调查表来进行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本次治疗的满意程度,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表格对比分析并讨论。 结果: 在实验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了安碘酮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比经过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效果上有好出许多,同时在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上也要低出许多。而在两组患者对于本次实验的满意程度上,实验组的患者翻译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对比结果较为明显。 结论: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氨碘酮治疗的方式比采用利多卡因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的效果上要好出许多,同时在患者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上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效果较为明显,得到了患者较好的反馈,因此我们认为此治疗方法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上可以大量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098-01
引言:心肌梗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率较快,致死率较高,被人们们所恐惧,如果在心肌梗死发作后不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很多种类的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心律衰竭等等,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危险。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上我们通常会采用利多卡因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这种治疗方式并不能带来最好的效果,经过查阅相关的书籍以及临床试验我们发现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可以采用安碘酮治疗的方式来进行临床治疗,我们将会通过本次实验来对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以下文章为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
1 实验资料
1.1 我们教会采用实验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讨论,试验的对象为二零一八年七月的二零一九年七月来我院进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共有八十位,我将会把这八十位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四十人,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我们将会采用利多卡因的治疗方式,而对于实验的患者我们将会采用安胺碘酮的治疗方式,在实验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四十名患者中,男性患者二十二例,女性患者十八例,年龄最小的为四十八岁,年龄最大的为七十岁,平均年龄在(56.1±1.6)岁,病程最短的为五十分钟,变成最长的为六个小时,平均病程为(2.9±1.1)小时,对照组的四十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二十六例,女性患者十四列,年龄最小的为四十七岁,年龄最大的为七十二岁,平均年龄在(60.1±0.7)岁,病程最短的为一个小时,病程最长的为九个小时,平均病程为(3.2±0.9)小时,两组患者在其他资料上并无具体的差异,所以对于本次实验的实验结果并不具有影响性,实验结果具有准确性以及可对比性。同时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将本次实验的实验过程告知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请同意后再进行本次实验的患者均为意识清醒、神智存在的患者。
1.2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会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利多卡因来进行治疗,通过静滴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注射,如果在进行静脉注射后依然没有效果,那么我们就会采用静推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注射,但是注意要在一个小时内给予患者利多卡因不能超过三百毫克,二十四个小时之内不能超过一千二百毫克。而对实验组,我们除了会给予利多卡因的治疗方式以外,我们还会给予患者胺碘酮来进行治疗,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胺碘酮对患者进行注射,同时对患者安置上心电监护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发现患者在进行给药后出现了明显的好转,那么就需要降低药量。
1.3 在实验结束之后我们将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我们将会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来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本次治疗的满意程度,满意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我们将把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后,统计制表格进行讨论。
1.4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2.2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了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同时实验组的患者在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上明显的要比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上要低,而两组患者对于本次实验的满意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实验组的四十名患者中,选择了满意的有三十七位,选择了较为们有三位,没有患者选择不满意,而对照组的四十名患者中,选择了满意的有二十一位,选择了较为满意的有七位,有十二位选择不满意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比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要高出许多,实验对比结果较为明显,在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的好处许多。
3 结果讨论
通过之前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事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提升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并且由于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所以在床上使用后得到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对于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拥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结语
因此我们认为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方式十分有效的,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上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对于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祥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6:58-59.
[2] 程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2:30+61.
[3] 张丽娥.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149-150.
[4] 邓德民,周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2:32-33.
[5] 彭超敏.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