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刘天华的二胡作品与演奏

2020-04-17苏航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刘天华演奏

苏航

【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民族乐器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因受地区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品种繁多的乐器演奏形式。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它不仅仅是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也是我国各种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以及歌舞音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同时还在我国的民族节日及当地的歌舞盛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作品;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61-01

一、刘天华生平艺术简介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是我国五四运动前后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民族器乐作曲家和改革家,189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刘天华生长在书香门第,长期受到父亲刘宝珊的新学思想的影响。刘家共有三子,刘天华排行老二,其兄刘半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曾是北京大学教授,其弟刘北茂也是我國民族音乐教育家。1909 年刘天华考入了常州中学,参加了学校的军乐队,学习吹奏小号和军笛,中学时便开始接触西洋铜管乐,后来参加上海“开明剧社”,加强了对新音乐的了解和实践,在此期间,他自学了钢琴和小提琴等,并且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

他曾在江阴、常州、河南等地拜师学习民族乐器,曾向民间艺人周少梅、沈肇洲学习二胡、琵琶,也常去寺庙、道观向那里的僧侣、道士学习一些民族民间乐器。先后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琵琶和二胡老师。期间跟随俄籍音乐家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和作曲理论知识,还向燕京大学的美籍教授范天祥学习了作曲理论,也向民间艺人学习“大擂拉戏”和昆曲,采录民间乐曲,熟悉古琴、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广泛接触京、昆及江南丝竹、锣鼓和宗庙音乐。

二、刘天华艺术成就

(一)一生致力于国乐改进的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刘天华在思想上受到了“平民文学”和“美育思想”的影响,1927年刘天华发起成立了“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共10期),著文阐述其国乐改进的思想。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确立了“借助西乐,研究国乐”的音乐理念。为了实现他的国乐改进思想,选择了当时不为大众所重视的民间乐器二胡作为国乐改进的切入口,通过二胡创作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

(二)民族乐器的改革。对二胡的改革是他在民族乐器革新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首先,他将二胡纳入专业音乐教学之中,使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合法化;其次,改进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采用固定音高定弦,借鉴和吸收提琴等弦乐器的某些演奏方法;再次,借鉴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方法,创作47首二胡练习曲,为二胡教学系统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二胡成为了音乐会上经常用于独奏的乐器。刘天华对琵琶也进行了革新,如改进琵琶教学法,创作琵琶练习曲15首;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改成了六相加半音品位的琵琶。

(三)音乐创作。刘天华在他37年的短暂岁月里,留下了几十首宝贵的音乐作品,主要体现在民族器乐曲的创作成就上,其中包括10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和2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以及根据民间音乐改编的十几首乐曲。1918年至1932年,共创作有《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良宵》(又名《除夜小唱》)、《闲居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等10首二胡独奏曲。其中《病中吟》是刘天华将其国乐改进思想付诸于实践所创作的第一首作品,也是二胡作为一件独奏乐器的开始。该作品是刘天华在1918年贫病交加中完成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生活无出路的愤懑之情。从《病中吟》的创作开始,刘天华就在探索一种新的有时代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努力将中国民间传统器乐曲和西洋音乐所固有的特征在表现现实生活情感方面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比如在《光明行》中就运用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弦的琶音进行和转调的手法;《空山鸟语》中吸收了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响的手法;《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则写成的二胡独奏曲;在琵琶曲《改进操》中吸收了古琴的绰、注等手法与三度和音的旋律特点,利用双弦拉奏复音,充分显示了其国乐改进的成果。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有《歌舞引》《改进操》《虚籁》等3首;创作有《变体新水令》等器乐合奏曲2首。

(四)其他。他改革传统公尺谱,搜集整理了《安次县哨子合乐谱》《佛曲谱》(未完成)等民间音乐;培养了如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一批著名的二胡名家,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二胡流派。

总之,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表达人的感情,使听者感动,希望音乐能够普及于大众并提升水平,因此对音乐的推广及教育十分重视。自十九岁起,刘天华就在中小学教授音乐。后前往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及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音乐系,又在北京艺专教音乐,主授二胡、琵琶及小提琴等,他编写了南胡及琵琶的练习曲各一本,以使学生能按部就班学习,蒋风之、陈振铎等二胡名家都是他的学生。此外,他曾计划国乐的义务教育,由国乐改进社的社员担任教师,以推广国乐的学习。

猜你喜欢

刘天华演奏
刘天华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思考
中国近代报刊中刘天华音乐史料钩沉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国乐改进
刘天华二胡曲《空山鸟语》审美研究——对雷默“音乐审美”与“审美音乐教育”思想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