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瓶颈
2020-04-17辛文婷
辛文婷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高中地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相应的瓶颈,这些瓶颈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走出瓶颈误区,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瓶颈,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瓶颈;突破
一、 突破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瓶颈
(一)学生的畏难心理
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加复杂,难度更高,再加之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基础不牢固,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往往会认为地理知识难度较高,因此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而言,其会受到高年级学生“地理难学”思想的影响,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再加之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面对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觉得十分困难,进而逐渐形成畏难心理,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逐渐丧失兴趣。
(二)教师的急躁心理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出现急躁心理,尤其在针对高一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急躁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往往会高估学生的知识底蕴,在学生刚升入高中时,没能带领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这一方面使学生会对初高中地理的衔接产生陌生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初中的学习状况,进而会出现对学生的高估,直接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讲解,并且对一些比较浅显的地理知识缺乏讲解和分析,进而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突破教师与学生心理瓶颈的措施
要想突破教师与学生心理瓶颈,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进行心理疏导,而且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进而消除师生的心理障碍,突破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瓶颈,确保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为此,教师应加强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更加直观,这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与实际相关的例子融入教学之中:环境保护的作用、城市的发展趋势、农业的因地制宜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加强地理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进而帮助学生突破心理瓶颈。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将宇宙的探索揭秘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学生会对这些内容充满兴趣和探索欲望,这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课程,但地理有带有理科的性质,而且地理学生还具有结构复杂、空间性强以及逻辑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能够做好准备,以更加积极心态来面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 突破目标瓶颈
(一)教师的目标瓶颈
我们这里所说的目标是指“地理情商”,也就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情感态度培养。多年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更加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以及考试技巧的讲解,而缺乏对培养学生“地理情商”的重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因此,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本末倒置之嫌,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高考试题看出“人地协调”类的试题比重不断上升。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破目标瓶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情商”,加強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突破目标瓶颈的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目标瓶颈会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突破目标瓶颈。首先,教师应以德育目标为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地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资源》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我国耕地、太阳能、草场、地热能以及林地等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能资源的特点等,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印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德育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突破知识瓶颈
(一)知识瓶颈
由于高中地理具有结构复杂、空间性强以及逻辑性强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知识难点,而这些知识难点便是知识瓶颈。针对这些知识难点,不仅学生的学习难度较高,而且教师的教学也比较困难。如果不能突破知识瓶颈,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甚至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等,这些都会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