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4-17高相坛

中国教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诗文成语中华

高相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现在,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层次的体会,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利用古诗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反映出不同时代先贤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教授《论语》时,先介绍《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是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再从“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名言中,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孔子的儒家文化中的精髓。再如,在教授《岳阳楼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收集了解与岳阳楼有关的资料,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就加深了学生们对岳阳楼的了解。教师再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更好地体会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抱负。中国古诗文灿若星河,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平仄押韵就伴随着我们,从饭桌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学校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懂得了珍惜与努力;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拳拳报国之心……这些古诗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洗涤净化,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二、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中秋佳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并朗诵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文,也可以让学生们来聊一聊关于中秋赏月和中秋团圆的事物,还有自己家乡中秋节的一些习俗,等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再结合注释了解词的意思,让学生谈谈对本首词的理解,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情到深处再让学生齐诵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离愁别绪、渴望团圆的心情。再如,临近重阳节,组织学生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解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习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过节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当端午节将要来临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进而引出端午节起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然后再学习屈原的《离骚》。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了解全文后,让学生重点分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使学生从名句中体会到作者百折不挠地追求和探索的精神。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而且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自古传承下来的内在精神。

三、利用成语积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成语是我们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语言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它们往往代表一个故事或典故,同时为我们传递一种精神或给我们以启示、告诫。例如,“刮目相待”出自《资治通鉴》中的《孙权劝学》,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它记叙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军吕蒙少时不爱读书学习,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勤奋读书,之后大有收益的故事,并且吕蒙说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刮目相待”由此流传运用至今,它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成语的来源以及含义,也明白了古人教诲的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努力读书成就自我。再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去路,愚公决定把山移开,但是智叟嘲笑他,认为他在做不可能的事情,可愚公不畏艰难,带领子孙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了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定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师不仅在课内讲解成语故事,也要让学生课下去认真积累,相信随着对这些成语的学习,不知不觉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四、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放眼于课堂之外。如果教师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能够在课外拓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使学生们深化课堂所学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趣而且有意义的综合性活动,如课本剧的编演、书法学习、“飞花令”比赛、国学讲座等。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整理出一份推荐书单,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书。另外,教师可以让家长陪孩子或者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和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自觉学习并且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10).

[2] 顾伟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10).

(作者单位:黄骅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高珊

1040756279@qq.com

猜你喜欢

古诗文成语中华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拼成语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