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肠道实热型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2020-04-17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辽宁大连11601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二联大肠小儿

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 (辽宁 大连 116012)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肠道实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肠道实热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揿针联合捏脊治疗,对照组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联合捏脊可有效改善肠道实热型便秘患儿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便秘通常是指大便干燥硬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延长或排便次数减少,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症[1]。为儿科临床常见病。小儿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不尽早治疗,长期不愈可引发其他疾病如痔疮,肛裂等,甚者可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正确对待小儿便秘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现对2016年3月~2017年9月本院中医科门诊小儿肠道实热型便秘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60例2016年3月~2017年9月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门诊肠道实热型便秘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参照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FC罗马Ⅲ诊断标准[3]。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肠道实热证便秘中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及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7岁;③患儿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患儿依从性差,影响疗效评价者。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合理饮食及排便指导。观察组给予揿针联合捏脊治疗:①揿针治疗:掀针(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代理销售):埋针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操作方法:75%酒精消毒,根据取穴部位及患儿胖瘦选择合适长短的掀针(0.3~1.2mm),拆下外密封纸,一半剥离纸和胶布与另一半剥离纸分开,取出揿针,将其直接应用在已消毒的皮肤上。留针3d,留针期间每天早、中、晚各按压留针部位3min。②捏脊:患儿取俯卧位,充分的暴露背部,操作部位为长强穴至大椎穴。两手拇指沿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同时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捏拿起脊旁皮肤,每次捏脊5遍,1次/d,每治疗5d休息2d。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每袋1g)治疗,用法用量:2岁以下儿童,1袋/次,1次/d;2岁以上儿童,1袋/次,2次/d,用40°C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便秘《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判断[4]:①治愈:大便通畅,质地适中,每日1次;②显效:大便质地明显改善,排便时间较前缩短2/3,1~2d 1次;③有效:大便略干,排便时间较前缩短1/3,大便2d 1次;④无效:大便干结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祖国医学对便秘早有记载,早在《内经》中已有关于便秘的描述,"太阴之厥,腹满胀,后不利……"这里的"后不利"既是便秘。张仲景《伤寒论》中也有关于便秘的记载"胃中干燥,大便难者……脾约也"胃中干燥,无津液滋润,则出现便秘。小儿肠道实热型便秘多为胎热内盛;或过食辛辣香燥、油煎炙烤之品;或肺经有热,下移大肠;或过用辛温药物,耗伤气阴;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乳食积滞,积久化热,均可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实热内结肠胃,津液内耗,出现大便排出困难。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小儿大便不通者,腑脏有热"是说小儿脏腑有热,作用于大肠出现便秘。肠道有热为小儿便秘主要病因之一,同时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小儿便秘在清胃肠实热同时,应注重调理脾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n=30,n)

揿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针灸针。掀针疗法属于“埋针法”的一种,把揿针固定于所选腧穴,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揿针能够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且其与传统针灸疗法相比较具有痛感小、耐受性高,操作简便更易于儿童接受的优点。本研究选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天枢,是足阳明胃经穴,同时也是大肠的募穴,能疏调大肠,治疗腹痛、腹胀、大便秘结。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有研究表明,针刺天枢、足三里能够促进远端结肠运动治疗便秘[5,6]。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治疗大肠腑病,《甲乙经》:“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巨虚上廉主之。”上巨虚穴可以调节大、小肠的蠕动、吸收和分泌等功能[7]。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脊疗法运用非常广泛,多运用于脾胃功能相关疾病。捏脊具有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振奋全身阳气,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将揿针、捏脊相结合治疗小儿肠道实热型便秘与西药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相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方法在治疗小儿便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疗效好,安全性高,无副作用,能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猜你喜欢

二联大肠小儿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高举队旗跟党走——上海市杨浦区二联小学红色教育活动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小儿涵之三事
《鸡新城疫(基因Ⅶ型)、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aSG10株+G株)在蛋鸡上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