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0-04-17赵素琼
赵素琼
(广西兴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广西 桂林 541300)
分娩过程漫长,产妇产道受到胎儿挤压,易出现剧烈疼痛,导致其子宫收缩乏力,甚至导致产程停滞,对母婴结局均十分不利[1]。近年来,无痛分娩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痛分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本研究为探讨无痛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针对我院产科12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2019年7月,选择我院产科120例初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60例每组,对照组年龄21~36(28.67±4.37)岁,孕周37~40(38.72±1.19)周;观察组年龄20~35(28.15±4.58)岁,孕周37~41(39.05±1.28)周。年龄、孕周比较,P>0.05,研究可比。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产妇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无痛分娩,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产妇采取左侧卧位,于其腰椎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沿着硬膜外穿刺针进针方向,置入腰麻穿刺针,回抽可见脑脊液即可停止进针,取2.5 μg舒芬太尼+2.5 mg罗哌卡因+2.5 ml生理盐水注入至蛛网膜下腔,将腰麻穿刺针撤出,置入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取50 mg罗哌卡因+25 μg舒芬太尼+50 ml生理盐水混合,按照5 ml/小时的速度持续泵注,直至产程结束。
对照组未实施无痛分娩,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产妇进入产房待产,由产科护士进行协助分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比较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于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对其肤色、呼吸、脉搏、肌张力、刺激反应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新生儿窒息风险越低[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2 结 果
2.1 产程比较
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而第三产程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产程比较(,min)
表1 产程比较(,min)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总产程对照组(n=60) 452.35±96.87 54.17±11.02 8.92±2.54 517.83±97.62观察组(n=60) 376.82±67.51 43.09±9.43 8.65±2.38 427.61±74.35 t 4.955 5.917 0.601 5.695 P 0.000 0.000 0.549 0.000
2.2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出生1min、5min,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见表2。
表2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分)
表2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分)
组别 1min 5min对照组(n=60) 8.17±0.34 8.45±0.40观察组(n=60) 8.56±0.45 8.91±0.48 t 5.356 5.703 P 0.000 0.000
3 讨 论
分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胎儿会对产妇产道进行持续挤压,导致产妇在分娩时感受到持续剧烈的疼痛,易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引发难产,还可能会导致子宫破裂而引发大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3],尤其是初产妇,其骨盆较狭窄,分娩时对疼痛的耐受度较低。
为减轻产时疼痛,临床上针对分娩时疼痛提出“无痛分娩”这一理念,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入至产妇体内,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减轻分娩时疼痛,减轻疼痛对产妇子宫收缩情况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产妇子宫收缩保持规律状态,直至顺利娩出胎儿。无痛分娩中,麻醉药物可通过阻滞产妇感觉神经,抑制其交感神经兴奋性,维持子宫平滑肌的正常节律性收缩,而由于无痛分娩的麻醉方式以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为主,均属于局部麻醉手段,产妇在分娩时的意识不会丧失,可保持清醒状态,配合产科护士指导,确保产程进展顺利和麻醉安全性[4]。
本研究结果显示:(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说明无痛分娩可避免产程停滞,促使产程顺利完成;(3)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无痛分娩可加快产程,缩短胎儿在产道内停留时间,避免胎儿因在产道停留过久而致窒息。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可加快产妇产程进展,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