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2020-04-17苏海飞
苏海飞
(馆陶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7750)
全球子宫肌瘤发生率较高,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子宫肌瘤患者数量较多,因此加大此课题的研究力度,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常用药为米非司酮,用药剂量不同,获得的治疗效果不同。现结合不同剂量下的治疗效果研究,作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接收的11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划分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小剂量治疗方案。患者年龄为(24~55)岁;平均病程为(13.41±0.17)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1)排除其他严重妇科病患者;(2)排除精神疾病患者;(3)排除沟通障碍者。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2 方法
研究对象都用药米非司酮,进行子宫肌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治疗方案;研究组采取小剂量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每日用药1次,剂量为25 mg。研究组患者每日用药1次,剂量为10 mg。连续进行90天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1]。
1.3 观察指标
药物剂量多少的应用效果研究,观察指标如下:(1)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瘤体体积;(2)治疗后子宫体积大小;(3)不良反应率。米非司酮的用药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头晕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体积对比
使用小剂量用药方案的研究组患者,用药米非司酮治疗后,瘤体体积和子宫体积相比参照组要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如下:(1)研究组。瘤体体积为(30.78±2.98)cm3;子宫体积(107.14±9.68)cm3。(2)对照组。瘤体体积为(49.24±5.73)cm3;子宫体积(128.14±13.89)cm3。
2.2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共计38例患者痊愈出院;18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结果为96.55%。对照组患者共计32例患者痊愈出院;20例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结果为89.66%。两组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率
治疗子宫肌瘤时用药米非司酮,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和恶心呕吐等。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总计2例出现了用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4%;对照组患者总计5例出现了用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8.62%,对比得知,采取小剂量用药方案,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率较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良反应率
3 讨 论
目前来说,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了女性常见疾病,为良性肿瘤。育龄期女性群体中,此疾病的发病率达到17~24%。若育龄期女性患上子宫肌瘤,会面临着子宫切除。从子宫肌瘤临床治疗角度来说,常用的方法为切除术。由于手术切除会给女性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部分身体素质差的患者,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需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此情况,多选择用药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米非司酮片属于受体水平抗孕激素类药物,为化学合成药品,抗孕酮活性很强,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可起到抑制患者机体肌瘤细胞分裂的积极作用,使得子宫肌瘤在药物的作用下逐渐萎缩,进而达到治疗效果[2]。
子宫肌瘤治疗中,关于米非司酮的用药剂量始终为学者争议的内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子宫肌瘤患者用药米非司酮治疗,采取小剂量方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本次研究结果验证了此结论,研究组患者总计2例出现了用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4%;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62%,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剂量治疗方案,既能够实现对患者子宫肌瘤生长的有效抑制,缩小肿瘤体积,同时能够保证治疗的有效率,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用药米非司酮,使用小剂量方案,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