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评价
——以黄石市为例

2020-04-17牛建英胡小明吴文静

中国名城 2020年4期
关键词:采矿业黄石市资源型

牛建英 胡小明 吴文静

1 引言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中将资源型城市定义为: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①。资源枯竭型城市由资源型城市转化而来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一直以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环境问题受到国家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郝祖涛等(2017)以黄石市为例,基于民生满意度视角,从居民生计、公共服务、民生环境、文化消费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群决策及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顾客满意度评价法对黄石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进行测度[1];曾贤刚等(2018)以16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研究16个城市的绿色转型绩效,构建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环境转型三大类指标[2],认为不同类型的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差异[1]-[2]。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率的研究,张卫枚等(2015)以23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运用DEA模型测度转型效率,结果发现转型效率总体偏低,并且东部地区转型效率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3];方杏村等(2016)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以23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并且选取系列指标,得出这些城市转型效率偏低,其中技术进步对转型效率贡献较大[4]。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和模式的认识,支航等(2016)认为不同资源型城市应该选择不同的转型路径和转型模式:转型发展路径和转向发展路径资源带动发展模式、培育接续产业模式、主导产业转型模式、综合发展模式[5];王彩霞(2016)以新常态为背景,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加大对外开放,建立经济景气预警机制,壮大接替产业,鼓励自主创新[6];冉燕(2017)以西班牙、日本以及中国河南省焦作市的成功案例为背景,探讨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路径创新[7];张湛博(2017)以平顶山市为例,主要从宏观层面分析该市转型存在的问题[8]。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黄秉杰等(2017)主要运用信息熵评价法,从经济、就业、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其评价体系,并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省际的影响[9];安慧等(2017)分析黄石市和潜江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评价模型[10];代嗣俊等(2018)建立经济管理、政府社会管理、资源管理三个方面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每个因素进行评价[11]。

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的研究,刘慧(2017)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构建转型效果指标体系,以识别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所处阶段及效果[12];姜桐桐(2018)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构建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13];王如琦等(2019)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构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东北、中、东、西部13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转型效果评价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因地制宜、确立支柱产业和延伸传统产业链的转型发展建议[14]。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以转型路径和模式、转型效果、效率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以层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DEA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熵权法为主。刘学敏(2009)认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包括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体制转型[15]。周璞等(2017)认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通常包括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等[16],但是目前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研究忽视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多维性,多从综合角度将资源型城市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全部纳入研究范畴,研究的时间跨度也较短。本研究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出发,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持续下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市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经济转型为切入点研究其经济转型效果。

黄石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其转型问题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从接替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体育赛事及文化事业)、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价、转型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转型背景下的企业发展问题、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转型路径探索几方面进行研究。少量文献对黄石市经济转型问题进行研究,但主要从转型困境、转型优势及有效转型的措施方面展开,未涉及转型效果的评价。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定义出发,并结合《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关于经济转型的方向,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对黄石市2001—2017年经济转型效果进行评价研究,针对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黄石市2001—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黄石统计年鉴》和《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公开统计的指标数据通过已有统计数据计算获得。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进行规划前后的对比分析。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其主要是利用降维思想,确保数据信息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0%—30%),把多个指标综合成少数几个指标,以避免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最终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其计算步骤如下:

(1)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消除由于单位不同及量纲不同带来的不合理的结果,常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4)计算累计贡献率:

(5)确定主成分个数。根据特征根大于1或者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筛选出累计贡献率大于或者等于85%的前p个主成分。

(6)进行因子旋转并对因子命名。若无法对筛选出的前p个主成分进行命名,这时候就需要对因子进行旋转以获得实际意义较为明显的因子,并对因子进行命名。

(7)计算各因子得分。采用回归估计法,Bartlett估计法或Thomson估计法计算各因子得分,本文采用的是回归估计法。

(8)计算综合的得分。以各因子的特征根为权数,计算各因子得分在综合得分中的权重,最后得到综合评价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λ为因子的特征根,Pi为各因子的得分。

3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根据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定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因、以及黄石市经济转型的目标三方面建立经济转型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指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简称接替产业),摆脱对原有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的依赖,使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转向非资源型产业为主的模式[17]。

2011年5月黄石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将黄石市经济转型的方向确定为:实现由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多元综合型经济转变,将装备制造、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潜力型制造产业及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作为传统矿业的接续产业;此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导致产业效益下降、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发展经济是城市经济转型重要动因。基于以上三点依据,本文选取三大类指标(经济状况类指标、产业结构类指标和劳动力结构指标)共计15个子指标,来评价黄石市的经济转型效果,具体指标分类如表1所示。

其中经济状况类指标包括GDP总量(C1)、人均GDP(C2)、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C3)。产业结构类指标包括工业产值(C4)、制造业产值(C5)、采矿业产值(C6)、金融保险业产值(C7)、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C8)、采矿业产值占GDP的比重(C9)、制造业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C10)、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C11)、金融保险业产值占GDP的比重(C12)。劳动力结构类指标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C13)以及城镇登记业率(C14)。

表1 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表

4 数据处理及其结果

根据上述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利用Spss22软件对黄石市2001—201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4.1 主成分分析

为了消除由于单位及量纲不同带来的误差,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从相关系数矩阵可知各个变量之间存在高相关性,为了进一步分析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KMO及Bartlett的球体检验,结果如图表2所示,综合KMO值为0.630,Bartlett的球体检验P值为0<0.05,证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与Bartlett检验表

表3 变量共同度表

表4 解释的总方差表

4.2 因子分析

由于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不能很好的解释各主成分,因此对各主成分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GDP总量(C1)、人均GDP(C2)、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C3)、工业产值(C4)、制造业产值(C5)、采矿业产值(C6)、金融保险业产值(C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C13)、当年城镇登记失业率(C14),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系数,这些指标都与经济发展及就业有关,因此将第一主成分命名为经济发展—就业状况因子,记为P1。

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C8)、制造业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C10)、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C11)、金融保险业产值占GDP的比重(C12)在第二主成分上都有较高载荷系数,这些指标都表明了黄石市经济转型方向中的接续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状况,因此将第二主成分命名为接续产业发展状况因子,记为P2。

采矿业产值占GDP的比重(C9)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系数,表明了采矿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将第三主成分命名为采矿业发展状况因子,记为P3。

4.3 因子模型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表5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6 旋转后解释的总方差表

图1 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综合评价得分图

由旋转后的特征根(表6)及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7)可将因子评价模型及综合得分评价模型表示如下:

式中ZCi表示标准化后的数据。

5 结果分析

由式(4)-(7)以及表6数据,可以得到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模型(式8)及综合评价得分(图1),分值越高说明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越好。

由图1的折线图可知,黄石市经济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10年,这个阶段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得分为负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较为缓慢。由于在2009年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前黄石市未出台相应的转型规划,因此该阶段的综合评价得分全部为负;由于转型规划出台之前黄石市已经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因此综合得分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

第二阶段是2011-2017年,这一阶段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得分均为正数,虽然转型进程显示出阶段性放缓,如2014-2017年综合评价分数曲线较为平缓,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为了分析各因子对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的影响,将各因子得分作如图2折线图,并对综合评价分数曲线的特殊点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1)由图2可知,2002-2010年接替产业发展(P2接替产业因子)呈上升趋势,即黄石市的接替产业发展迅速,总体经济缓慢增长(P1经济-就业状况因子),而采矿业发展(P3采矿业发展状况因子)波动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黄石市2001-2010年经济转型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接续产业快速发展,这一发展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黄石市的经济。

表7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

图2 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评价各因子得分图

表8 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评价得分表

(2)2011-2017年黄石市接替产业呈现衰退趋势(P2接替产业发展状况因子),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强(P1经济-就业状况因子),呈持续上升趋势,相比而言,采矿业(P3采矿业发展状况因子)仍然处于波动状态,但总体持平,由此可以得出结论:2011-2017年黄石市经济转型主要得益于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转型速度放缓(2014-2017年,综合评价分数曲线斜率较之前小),主要是由于接替产业发展低迷,以及采矿业发展不稳定。

(3)由图1可知,2001-2010年间只有2001年综合评价值为正数,主要是因为2001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数据较理想,在2001-2010年中最低,由此带来了2001年经济状况-就业因子较高的评价值;由于综合评价值受P1因子影响,因此导致了2001年综合评价值较大的结果。其次,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得分中最低峰值出现在2004年,结合图2可知,在2004年出现峰值时,采矿业发展达到研究期的最大值,总体经济状况有所恶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采矿业作为黄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黄石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种过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

(4)从图2来看,综合评价值上升趋势明显,黄石市经济转型总体成效显著,但是从图2及表(8)可知,这一评价结果受总体经济状况影响较大,相对总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状况而言,接替产业作为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虽然发展状况总体好转,但是增幅不大,产业转型效果并不显著,2015-2017年接替产业因子评价分数甚至再次出现了负值;2017年采矿业评价分数基本与2001年持平。由此可得出结论:黄石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转型缓慢,转型效果并不明显。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 论

本文通过构建黄石市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黄石市2001—2017年的经济转型效果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

(1)黄石经济转型效果评价因素由经济—就业状况、接替产业状况以及采矿业发展状况三部分构成。

(2)2001—2017年黄石市经济转型效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2010年的低速上升阶段,这一阶段黄石市虽未制定相应的经济转型规划,但已经逐渐探索转型之路,因此经济转型综合评价分数虽大部分为负数,但呈上升趋势;第二阶段是2011—2017年的快速上升阶段,这一阶段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值开始为正数,仅在2014—2016年出现过阶段性的放缓,但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

(3)黄石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并不明显,接替产业发展缓慢。

(4)采矿业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弱化,但在转型时期其转型效果并不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黄石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6.2 建 议

本文对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阶段划分的时间点是2010年,与黄石市发布相关转型规划的时间一致,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其合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鉴于此,本研究就黄石市的经济转型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加大对接替产业的扶植,逐渐削弱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黄石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结果虽然良好,但产业转型乏力,特别是接替产业发展缓慢,因此黄石市必须发挥区域优势,加大对接替产业的扶植,逐渐削弱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以达到采矿业与接替产业的协调发展。

(2)重视下岗工人的培训和再就业问题。失业率是衡量区域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黄石市经济总体向好,但是采矿业从业人员失业问题仍然不可忽视(80%的失业人员来源于矿业),因此黄石市应该重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加强对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技能培训。

(3)经济转型模式短期内应采取采矿业与接替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采矿业作为黄石市长期以来的支柱性产业,即使在经济转型时期仍然对黄石市的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接替产业的发展对于黄石市经济转型影响很大,其与采矿业的协调发展可带来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黄石市经济转型模式短期内应采取采矿业与接替产业的协调发展模式,打破传统资源型产业依赖的局面应采取渐进的方式而不是激进的方式。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3-12/03/content_2540070.htm.

猜你喜欢

采矿业黄石市资源型
北京采矿业全部关停后 新产业蓬勃发展
1-5月份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增长21.6%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以采矿业为例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采矿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以XY公司为例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黄石市区园林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近30年来黄石市水域面积的动态变化研究
黄石市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