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020-04-16宋峰宇
宋峰宇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延伸,作业的重要任务是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引入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交流、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一、注重探究性作业的多元化,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力
作业设计要走出单一,要贴近小学生认知需求,引入多元性探究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数学知识,拓展数学思维。如在学习“比例尺”后,对于比例尺的探究性应用,我们可以布置动手测量作业任务:中国的篮球明星姚明身材高大,如果我们邀请他来参观我们的学校,现有的桌椅一定不能适应他的身材。请同学们结合姚明的身高、臂长等信息,为姚明设计一套座椅。当然,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为姚明设计衣服。该项作业任务需要学生自己去搜集姚明的身高数据,并根据现有的座椅尺寸,利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来重新确定桌椅的尺寸。在这个探究性作业中,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分析、计算,运用比例尺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锻炼动手能力,巩固了教学知识点。同样,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如:蒸熟一个包子需要十五分钟,问蒸熟4个包子需要几分钟?很多学生在面对该题时,不假思索地运用乘法:4×15=60(分钟)。从数学解题思维来看,一个包子用时15分钟,那4个包子需要60分钟。但联系生活逻辑,一个包子需要15分钟才能蒸熟,4个包子放在一个笼子,同样用15分钟即可蒸熟。可见,数学问题的探讨要注重解题逻辑关系,让学生从解题探究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二、注重探究性作业的分层性,促进每个学生学有所成
在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生年龄小,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力有所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作业形式,难免让一些学生感到难以完成,更丧失对作业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性设计作业就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体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首先,教师在作业分层设计前,要结合班级学生的数学水平,了解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层级;其次,在探究性作业设计上,将作业内容分成高、中、低三层,让基础差的学生以基础性作业为主,巩固所学知识,中等学生适当拓展作业内容,而让能力强的学生做一些相对难的作业,确保不同层级学生都有所提升。如:有荷载人数为18、20、30人的校车,租用单价为110元、130元、150元。现有师生400人,请同学们设计合理的包车方案,并计算所需金额。对于该作业,题目中并未强调学生设计最省钱的包车方案,这就让不同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题意的理解设计相应包车方案。当然,教师也可以在题意中增加说明,让学生选择力所能及的题目去解题。探究性作业的分层设计要顺应不同层级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设置分层性作业,发挥数学作业的应有价值。如:有长方形泳池,长为25米,面积为500平方米,问泳池的宽度是多少?延伸题型层级:如果在该泳池内设计一个深水区,深水区为最大正方形,问该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延伸解题层级:如果在深水区域选取一半做特殊用途,问如何设计该泳池?并画出设计草图,计算其面积。对于探究性作业的分层性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水平,选择相应的层级问题来求解,保护学生的解题热情,也开阔了学生的解题视野。
三、注重探究性作业的综合性,强调学生自主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引领学生能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数学知识应用和解题,同时,要强调学生的合作性,便于学生从解题交流中分享经验,增进解题能力的发展。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学习“条形统计图”后,我们可以布置“调查学生最想秋游的目的地”的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数据搜集方法,以学生调查、互问方式收集真实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增强对条形统计图结构、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既巩固了数学知识点,又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在综合性作业设计中,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分组方式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与合作精神。又如“布置学校垃圾分类及垃圾桶购置预算”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以分组方式采访同学、老师,了解学校垃圾桶投放量,根据学校规模,优化垃圾桶投放位置,调整垃圾分类措施,在走廊增加可回收垃圾桶,有毒性垃圾校园产出较少,垃圾桶数量不宜过多;根据不同垃圾桶的规格、数量计算购置预算费用。该探究性作业综合性强,也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主思考、分组讨论、协作采访调研和计算统计,确保垃圾桶布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探究性作业设计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教师要结合学生年级、数学学习水平,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探究性作业中获得发展。另外,在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关注作业评价,发现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作业信心,激发学生作业的持久性。探究性作业设计体现知识的探究,要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从数学问题探究中发展独立学习能力,巩固數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