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涡纹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流变

2020-04-16王润琪

艺海 2020年3期
关键词:演变

王润琪

〔摘 要〕涡纹是我国的传统纹样,在纹样装饰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涡纹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各民族的文化生活,在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研究涡纹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演变,可激活传统与现代连接共生的活力。

〔关键词〕涡纹;少数民族服饰;演变

涡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纹样,几乎贯穿中国文化艺术史,在不同的时代出现在不同的物质载体上,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良渚文化的玉器、青铜时代的青铜器……在演变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涡纹的普世化和平民化,它最终进入服饰设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涡纹的历史流变

(一)涡纹起源 涡纹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装饰纹样之一,《山海经》中就有对涡纹的记载。人们将对自然的崇拜通过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符号表现出来,涡纹被看作是对水的崇拜;随着后来的演变,又有人指出,涡纹是对云、藤蔓植物的崇拜。在半坡文化被发现后,人们从当时的器物上发现了关于鸟纹和蛙纹的内容,与涡纹的相似度极高,所以又有了动物崇拜的说法。由此可见,涡纹起源于自然崇拜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涡纹的内容分类 涡纹线条流畅简洁,人们运用时又常常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所以并没有固定的主题和载体。若在以动物为主的装饰中,它会演变成龙纹、凤纹、蛙纹、鱼纹、鸟纹等;在以植物为主题的装饰中,又会变成莲花纹、卷草纹等。由此可见,它的广泛性和灵活性给予设计非常大的空间,说其无处不在也并不夸张。集合众人智慧的涡纹,以其优美的线条纹样最终发展成为国人审美中的潜意识,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设计者。虽然涡纹有多样的变形,但围绕某个中心旋转、回旋,是这种变形的基础。这一点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从未改变。因此,可以把涡纹的造型特点归结为:遵循中心点进行相对自由的变形。

二、涡纹的演变运用

(一)涡纹在壮族服饰中的演变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文化思想和文化内容上,与汉族有着较多的共同点。纵览壮族的发展史,可知其对涡纹的运用是建立在独特的民族文化载体上。铜鼓是壮族文化遗产的代表,它造型硕大、夸张,整体艺术气质朴实,人们把各种各样美好的愿望寄托给铜鼓,在鼓面上绘制了密密麻麻的太阳纹、钱纹、云雷纹等,均是涡纹的变形。壮族人民又将鼓面上繁复的设计直接移植到服装服饰中,最终形成的艺术效果实际上是两套设计图案的整合,一套是以铜鼓为圆心的图案,一套是以涡纹为圆心的图案。两者互相连接,给人一种兼收并蓄的艺术气质,让壮族服饰文化也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气质。

(二)涡纹在苗族服饰中的演变 苗族在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排序上是第四名,是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的民族。苗族对涡纹的运用特别广泛,是少数民族涡纹运用范围和程度的一个缩影。其对涡纹的运用最早来自于自然崇拜。在苗族的祭祀中,牛和銅鼓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为了寄托美好愿望,也将祭祀之物融于日常生活,以牛角和铜鼓为原型设计的服饰与涡纹极为相似。其次,苗族主要聚居地——贵州和云南,有一种常见植物名为狼蕨叶,在它的创生阶段是回旋式纹样,这也激活了苗族人民设计的灵感。我们常常会在苗族的服装、服饰、首饰中见到与涡纹相似的图案。例如婴孩的背被上有蕴含辟邪消灾愿景的螺旋鼓纹、上衣的袖子上有牛角纹等,都是涡纹的变形。最有特色的是苗族头饰:银角、银扇子、步摇等,其纹样和形状均出自自然崇拜。贞丰苗绣中的蝴蝶纹和蛙纹也脱胎于涡纹,苗族人认为蝴蝶是自己民族的象征,它美丽优雅,寄托着苗族人美好的生活愿望。还有蛙纹也是从涡纹中来的,设计成孕妇的模样,代表着生命的繁衍与生生不息。所以在苗族服饰中,涡纹运用之广泛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比的。

(三)涡纹在布依族服饰中的演变 布依族和苗族一样,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因为人口数较少,宗族意识格外强烈。他们被认为是最紧密的民族,也通过各种渠道丰富着这种紧密性。布依族服饰上的图形由七个相连的涡纹组成,中间的涡纹代表着宗族里的大宗,外面围绕着六个涡纹是宗族支系,七个涡纹中间有圆形串联,这可以让他们紧紧围绕在一起,环环相连,是布依族人民宗族意识最直接的表现。除此以外,还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对称性的涡纹,也是在连接性上较为紧密,且兼顾了秩序性的排列方法。它们一方面表达着布依族人绵延不息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也在启示着设计者,对少数民族服饰的认识不能局限在艺术层面,还要对这个民族的历史要素、地理要素等加以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纹样使用的真谛。

(四)涡纹在回族服饰中的演变 回族服装饰物对涡纹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帽子上。回族帽饰种类丰富,有植物类的、动物类的,还有一些是数字、字母样式的;它们都连贯密集,灵活而自由,即使出现错位、逆位,这些特点也始终保持着。相比较来说,回族的帽饰设计是所有使用涡纹的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设计元素最为丰富的,它的使用规律又非常简单,因而形成了一种繁简相连的辩证的艺术美,阐述了人们在精神意识层面对涡纹的认同。当然,如此多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设计,能够保证不断点,实则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回族人民为了克服这个难点,选择用更加多变的涡纹进行填充,无形中让回族的帽饰展现出一种华丽的气质。

(五)涡纹在彝族服饰中的演变 彝族生活的凉山地区有一种纹样叫蕨芨纹,在生活用品、服装服饰上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蕨芨纹,会发现它和涡纹非常相似。它衍生于植物崇拜,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紧密,但又不抵触创新,因此彝族也是对涡纹使用较有特色的一个民族。彝族人们对它的创新是,回旋的方向可以是正向,也可以是反向,但决不能断掉,就如人类的繁衍生息一样,寄托着彝族人民祈求世代繁荣的美好愿望。彝族的涡纹不仅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在丧葬文化中,去世的人所穿所戴和枕头等,也都印有回旋式纹样。

(六)涡纹在藏族服饰中的演变 相较于其他民族,藏族的文化意识形态相对独立,不太容易受到外部文化环境的影响。其好处是可以保持个体文化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不足之处则在于获得艺术资源上会显得有些弱,创新性也会稍慢一些。从藏族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带有涡纹装饰的物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藏民的文化意识体系中,涡纹既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又是一个了解其他文化内容的载体,发挥着多种多样的功能与作用。人们对涡纹的使用,多在配饰上,形式比较简单,与宗教的联系更为精密。配饰上的涡纹、卷草纹等回旋纹样各成一体,看似没有联系,但是因为围绕着同样的圆心规律旋转,因此有着柔性之美和韧性之美,极为贴切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性格和藏传佛教的思想核心。

(七)涡纹在赫哲族服饰中的演变 赫哲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从新石器时期的壁画可以判断,赫哲族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这也决定了他们对于涡纹在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与使用。在赫哲族涡纹主要是以波浪形和卷蛇形出现。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赫哲族传统服饰的袖口、领角、帽檐,甚至是靴子上发现涡纹。赫哲族女人心灵手巧,又大胆创新,把从植物、动物处得来的演变启示,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赫哲族也被视为最还原自然崇拜的一个民族。

结?语

涡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深刻融入各民族的生活。它源自人们的自然崇拜,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在各民族中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象征意义都是相同与相通的。这也是涡纹历经千年变迁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多民族文化深刻交融的今天,研究涡纹在不同少数民族间的演变,既是为中华民族奠定一个共同的文化根基,也是展现一种包容并蓄的情怀,其意义极其深远。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江.螺旋纹密码[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3]朱良景.浅谈丰富多彩的云南文山少数民族服饰文化[J].中国民族博览. 2017(02)

[4]屈锦芳. 螺旋纹样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运用探析[J]. 工业设计. 2019(10)

猜你喜欢

演变
浅谈汉族姓氏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罚金刑的演变与完善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谈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