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慎之:没有绝对理想的恋人, 只有相对完美的伴侣

2020-04-16胡慎之玄圭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亲密关系恋人女朋友

胡慎之 玄圭

采访对象:

极视智库专家,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关系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国际危机干预指导师、广东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2017年中国心理学最具影响力50人”之一,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宾、湖南卫视《变形记》特邀心理顾问。出版《变形记—十天变成一个好孩子》《别对我说谎—微表情读心术》《焦虑自助》《童心密码》《高情商沟通法则》等多部心理学著作。

心理标签:

一段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只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恋情结,会导致关系崩塌。但如果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理想的恋人,只有相对完美的伴侣”,就会拥有相对舒服、和谐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找不到完美伴侣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迟迟找不到理想的另一半?

答案其实很简单。找不到理想另一半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理想伴侣的样子,并且不知不觉就把它变成寻找伴侣的现实标准。

一个女性来访者说:“我希望未来老公有很多时间陪伴我,同时我也希望他是一个有钱人。为什么这样的人迟迟还不出现?”她有些理直气壮,根本不觉得自己的标准有什么不妥。

我只好如实告诉她,一个人有钱,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赚来的,那么为了赚很多钱,他的大部分时间和心力可能都要花在工作上,余下的时间可能连休息都不够;第二种是富二代,这种人看起来有很多时间。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大部分富二代要接父母的班,还要跟兄弟姐妹竞争,不努力工作怎么行?所以他们也很忙。

所以“有很多时间”和“有钱”,大多时候都是矛盾的,用这个标准找伴侣,也就无法轻易如愿了。

为何明知道某些標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却依然固执地要坚持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生命的前18个月里,婴儿觉得自己跟世界是一体的,慢慢长大后,他才能逐渐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世界区分开来。但由于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将事物理想化的倾向,所以我们会把婴儿时期的情感依赖对象逐渐理想化。

譬如,我们觉得伴侣应该完美无缺,自己的孩子应该最优秀,领导应该永远不犯错,自己的审美无可挑剔。这些理想化的想象,也会被用在寻找另一半上,希望另一半符合我们的全部期待。

一般来说,一个人越缺乏独立性,依赖感越强,就越容易诱发对理想伴侣的期待。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恋人从哪里来?邻居、同学或同事。总之有个特点,两个人是在差不多的环境里长大的,有类似的经历和发展方向。换言之,那时的人们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选择相对合适的人。

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人通过网络恋爱、沟通,比如两个人喜欢同一个明星,养同一种动物,都喜欢旅行,彼此之间在某一点上有很深的契合度,很容易找到很多共同话题。但是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如饮食习惯上,差距却非常大。你喜欢在家做饭,我就喜欢叫外卖;我喜欢面食,但你只吃米饭。

不完美才是常态,完全理想化的人根本不可能出现。所以,我们的恋爱对象、结婚对象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跟我们契合,无法在所有维度和点上完美统一。这种时候,能容忍对方不完美的人,就能找到相对理想的伴侣。否则,就只能去寻找下一个绝对完美的人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打破完美的择偶标准,早日找到适合的伴侣呢?

首先,要明白人无完人,世间不存在绝对理想的恋人,只有相对完美的伴侣。从感情产生的方式来看,有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这两种。如果是一见钟情,可能你见对方第一面就是100分,但是相处时间一长,就开始慢慢减分。

另一种日久生情,两人相处时感到非常舒服,然后在这个舒服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对方的亮点,慢慢去加分。但既然不是一见钟情,这个人绝对不可能达到你心目中的100分。

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能理解,任何一段亲密关系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一个人的理想状态。我们的恋爱对象、结婚对象可能只是在某些方面跟我们契合的人,不可能在所有维度上都完美契合。

其次,要分清“绝对不能忍受”和“其实可以将就”之间的区别,设立具备可行性的标准。当然,你设定的标准之间不应自相矛盾,比如你要找一个有钱人,还要他天天陪着你,这就是一组矛盾的需求,是无法实现的。

你得在这两个标准里找一个优先项,看看是不能忍受没有钱,还是不能忍受没人陪。设定自己的标准,然后弄清哪种人是做不了恋人的,那一开始就不要去找那个类型的人。

不完美之下,如何越吵越爱

我上初中时,有两位老师是夫妻。每周一,都会一起去买碗。原来他们周末总是吵架,一吵架就摔碗。但只要到了周一,他们就会和好。年少时疑惑,为何他们总是吵架、摔碗,但一直不分开?

直到前些日子参加同学聚会,再次看到那两位老师,发现他们还是爱吵架,可看得出来他们特别恩爱,经过打听我知道,他们是公认的模范夫妻。

如此看来,吵架只是这对夫妻的一种沟通方式而已,虽然过程不太美好,但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对吵架有不好的印象,以为吵架一定会消耗感情,所以总想忍一忍,结果越来越生气,最后通过其他方式告诉对方“我很不爽”。与其压抑着情绪不表达,吵一架反而对我们本身和关系的发展有更大好处。

其实,吵架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表达攻击性的方式,通过吵架我们可以突破和释放自我,还可以被动地引起对方关注;

二是敢于争吵,说明这段关系相对安全,至少敢于挑起争吵的那一方是这么想的;

三是吵架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从生理的角度来看是有益的。因为科学实验结果表明,很多妇科疾病如乳腺癌等,跟长期心理压抑有直接关系。

如何越吵越分不开,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有事说事,不要使用语言暴力。

吵架是用强烈的态度来澄清自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边界。换句话说,吵架不是用语言暴力直接进行人身攻击,而是有事说事。首先,要说明这件引发吵架的事对自己产生的负面情绪影响,我觉得你哪里做得不够好,我很不高兴;其次,要说清楚自己希望对方做些什么。

二、设立停战机制。

停战机制是双方共同协定的一个信号,让对方知道“我生气了”,或者“我现在不想吵了”。

有一对夫妇,他们家里有一对代表他们两个人的玩偶。一方生气了,就把自己的那个玩偶的脑袋扭到背面去。反之,吵完架,情绪平缓了,即使暂时不想跟对方说话,也会把玩偶的脑袋转回来。这种设定,可以避免因为沟通不顺而让家里的负能量与日俱增,直到矛盾升级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三、面向未来寻求答案。

争吵完了,就该冷静下来总结一下,调整彼此相处的模式。比如有的人吵完架,虽然没办法一下子放下面子来缓和关系,但是他可能会假装若无其事地送你一份礼物,那你就愉快地收下,不用点破他送礼的原因,他就会非常高兴。

还有的人吵完架后或许不会道歉、送礼物,但他开始做出改变,或是主动为你做点事情。这几种情况的吵架,都超越了吵架本身,起到了调整彼此相处模式的作用。

有人越吵越恩爱,有人在争吵中一点点耗尽了爱,让关系越来越糟。这种时候是该继续还是马上喊停?

面对一段痛苦关系,该如何取舍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对方让我很痛苦,我却不想放手?

这是因为你的潜意识告诉你:分手带来的痛苦,比你现在所承受的痛苦更大。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宁可忍受现在的痛苦,也不愿意分开。

你不介意和对方分开,但介意分手带来的其他一些事:比如被朋友和家人知道自己分手了很丢脸;跟现在的伴侣分手以后,害怕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

所以,分手问题的本质不是解决你跟对方的矛盾,而是要解决你自己内心两种观念的矛盾。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人际关系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依赖,一种是独立。

依赖是因为你有一些心理需求或现实需求,无法通过自我进行满足,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满足。而独立,就是自己来满足自己。

我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他根本没有时间经营业余生活,但又特别希望自己的业余生活是有品质的。所以他就想找一个女朋友来帮他达成这个愿望,这个女朋友能帮他研究有哪些好吃的餐厅、好看的音乐剧、展览甚至能提前买好票。女朋友为这段关系付出了时间,没办法从事非常忙碌的工作,他愿意给予对方一些经济上的补偿。

他看起来财大气粗,愿意为女朋友花钱,但实际上他是在依赖女朋友帮他完成自己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这就是一种现实的依赖。他除了需要豐富自己的生活,还需要向社会展示自己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所以他选的女朋友是学艺术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依赖。

独立则是自给自足,自己挣钱自己花,自己安慰自己。独立最大的特点就是求人不如求己,因为自己不会离开自己,依靠自己的人安全感很高。但是独立也有缺点,那就是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做不到的。由于缺失了跟他人的连接,独立的人很容易孤独。

几乎每一段关系中,独立和依赖都同时存在。分手就是分离,在关系中切断了你和对方的链接。没有了依赖,双方变成了完全独立的状态。

不愿意分离是因为还没有办法舍弃在亲密关系中获得的依赖体验。这就是许多人明明想分手,却还是没办法选择放手的根本原因。

我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她结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找个人依靠。后来她如愿找到了,老公是高富帅的“完美”男人。但这个“完美”老公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打她。每次打完后又安慰她,并给她一笔钱。

长达8年的婚姻中,她一边非常痛苦一边继续忍耐,因为她害怕离婚后一个人,害怕遇到事情没人替她解决,所以她不敢离婚。其实她这种情况,分手后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钱,未来一个人生活也不是问题,但她说害怕自己一个人。

对很多人来说,分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分手暴露了自己的脆弱和不足。

还有一种人,他的满足感来自为伴侣做贡献,即便对方不领情,他也不放手,长此以往地处于一种痛苦并快乐的状态中。他害怕分手,是因为一旦失去可以贡献的对象,就会十分痛苦。无法分离是他对别人的精神依赖,而不是分离本身。

还有人不想放弃一段痛苦的关系,衡量一段关系的终极意义就是获得利益,有利益就会留下来,痛苦没关系,和利益大小做比较,就能做出是去是留的选择。

那么,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到底要选择忍耐还是放手?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试着让自己迟钝一点儿,放低在关系中的敏感度。

一对年轻恋人,女生邀请男生看电影,男生说要加班,结果女生发现他跟朋友喝酒去了,特别不高兴。后来有一次,男生邀请女生去逛街,女生说不舒服想休息,结果被他发现当天跟闺蜜看电影去了,他也很不高兴。

两个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很生气。但如果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明白自己也会做类似的事,当时只是因为害怕对方生气才没坦白的话,其实矛盾很快就能化解。所以,关系出现问题时,不妨做做深呼吸,放低自己在关系中的敏感度,会让自己和双方都感觉更舒服。

第二,不要过度忍耐。

当然,如果每天深呼吸还是非常难受的话,你就要认真审视这段关系是否还要继续了。因为相比害怕失去的精神依赖,长期过度压抑自己带来的危害更大。

其实,到底什么样的人与自己匹配,适合一辈子牵手?亲密关系遭遇瓶颈时,到底该挽救还是放手?努力经营却还是会失去,即使痛苦不堪也不敢轻言放弃,总是失去了才懂珍惜……亲密关系里的难题多多,而且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如果能在了解各自内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就能慢慢与对方达到匹配的状态。

猜你喜欢

亲密关系恋人女朋友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如何看待恋人的缺点
影子恋人
我的“小”女朋友
“3C原则”教你搞定各种关系
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
不闹了
要求高
恋人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