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脊竹蝗综合防治技术

2020-04-16刘清赵琴

林业与生态 2020年1期
关键词:若虫成虫

刘清 赵琴

黄脊竹蝗又名黄脊雷蓖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网翅蝗科、竹蝗亚科、雷蓖蝗属,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及其邻近国家。黄脊竹蝗是竹蝗属昆虫中分布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林业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江苏、浙江、湖南、安徽、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省市为害最为严重。据统计,黄脊竹蝗每年造成林农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近年来其危害性呈加重趋势,是我国危害面积第二大林业有害生物。

黄脊竹蝗大发生时,常使竹林大面积枯死,特别是高温干旱年份,常随着竹蝗取食量增大导致为害加剧。且由于竹蝗大范围暴发,防治不及时不仅致使竹林大面积死亡,还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因此,根据黄脊竹蝗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用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挽回林农经济的现实需要,也是保护绿水青山、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生物学特征

黄脊竹蝗为不完全变态昆虫。成虫体以绿、黄色为主,额顶突出,额面呈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条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宽。触角丝状,末端淡黄色。复眼卵圆形,深黑色;后足腿节黄绿色,中部有排列整齐“人”字形的褐色沟纹,胫节蓝黑色,有两排刺。卵长椭圆形,上端稍尖,中间稍弯曲。长径6~8毫米,棕黄色,有巢状网纹。卵囊圆筒形,长18~30毫米,土褐色。

若虫又称蝗蝻或跳蝻,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初孵若虫灰褐色,触角末端白色。3龄若虫前胸背板后缘略向体后延伸,翅芽显而易见,前翅芽呈狭长片状;4~5龄蝻前胸背板后缘显著向后延伸,将后胸大部分盖住。 2~5龄幼虫体色以黑、黄色为主,接近羽化为成虫时翠绿色。

发生规律

黄脊竹蝗在我国各省(区)均为1年1代,以卵在土表下1~2厘米深的卵囊中越冬,其发育期与地理环境和有效积温紧密相关,在林间孵化期持续时间较长。在我国从南到北于4月中旬到6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若虫 5龄,平均每龄龄期约 10天左右。在湖南,雌、雄若虫期平均长为57.17天和55.96天。成虫于7月上旬开始羽化,半个月后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10天左右可以交尾,但交尾时需取食20天。成虫产卵期为7月下旬到8月初。

1 龄跳蝻出土后,群集在矮嫩小竹及杂草上取食,2 龄开始分散并渐上大竹,3 龄即全部上大竹为害。黄脊竹蝗具有明显的趋尿、趋泥行为,对氯化钠、碳酸氢铵等物质有明显的趋向性。且这些趋性与环境温度、湿度、体内含水率的关系密切。成虫具有迁飞集中产卵的特性,倾向于选择向阳山腰、山谷间的茂密竹林附近和柴草稀少、土壤疏松、含水量20%左右的地方聚集产卵。同时,其扩散的距离受多个环境因子同时影响。其中,坡向、坡度、海拔高度、风向、湿度等都显著影响黄脊竹蝗的迁飞距离和产卵地选择。一般在陡坡地段向山脚迁飞扩散的速度快于山脊方向,缓坡地段则 2个方向差距相对较小;虫口密度大的样地,向四周扩散速度快于虫口密度小的;久雨时向山腰、山脊迁飞扩散快,久晴则向山腰、山脚迁飞扩散快。大风可使黄脊竹蝗的迁飞距离更远,1次迁飞可达250米以上。

综合防治措施

监测预报。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对于黄脊竹蝗的防治非常重要。通过监测调查可准确掌握黄脊竹蝗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等實时动态信息。并根据其历史与现实资料、结合寄主、环境、气象等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对下一阶段的为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人工防治。利用黄脊竹蝗迁飞集中产卵的特性,可在每年集中产卵期或跳蝻孵化前查找竹蝗产卵地。竹蝗的产卵地一般具有几个特征:一是在成蝗集中交尾期可见地面有雌蝗产卵期留下的6~8毫米宽的孔穴或者黑色卵囊盖;二是在8~9月竹蝗集中产卵后,地面上可见大量蝗虫尸体;三是地面有鸟啄食卵块、红头芫菁幼虫等留下的孔洞,以及枯枝落叶被鸟兽翻动痕迹;四是地面禾本科植物或者立竹下部叶片有被为害的痕迹。根据这些特征可确定产卵地的位置和范围,组织人工挖掘竹蝗卵块销毁,或者做好标记,定期监测,等到跳蝻出土期采用药剂防治。

药液诱杀。利用竹蝗趋尿特性,可在跳蝻上竹时至成虫产卵前,沿林间板车道和山路每隔5~8米挖一平底小坑,直径20厘米左右,用农用塑料薄膜垫好,倒入150克左右加有杀虫双或敌百虫的尿液;或每隔5~8米放一装有150克左右上述药液的竹槽,晴天每隔2~3天换1次药。尿液和杀虫双配比为20:1,尿液和敌百虫的配比为100:2。

烟剂熏杀。在郁闭度较高且离人畜较远的林地,可点燃林用烟机熏杀。防治时间宜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以利于烟雾在林间充分弥散开。烟剂密度约为2公顷/个。

竹腔打针。适用于人为活动频繁的风景名胜区等不能大面积防治的竹林。在离毛竹基部往上第一竹节顶部,用电钻钻一小孔,然后用注射器沿孔将18%的杀虫双水剂20毫升或40%氧化乐果原液2毫升注射到竹腔中,再用泥土封住孔洞。竹腔中的药剂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会通过植物体内输导组织被、输送到竹冠,使得取食竹叶的竹蝗中毒死亡。

喷雾喷粉。对于产卵地初孵跳蝻采用药剂防治法效果最好。刚孵出跳蝻比较集中,面积不大,对药粉抵抗力也较弱,此时喷洒药粉防治竹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已孵出跳蝻未上竹前,用喷雾喷粉机防治器械对竹蝗产卵地喷洒吡虫啉或者杀虫双。喷洒药剂需分批进行,每块蝗卵地从跳蝻孵出之日起计,每4~5天喷药粉1次,一般连喷3次即可。

生物防治。竹蝗在自然界中的天敌主要是红头芫菁、蜘蛛和一些食虫鸟类。它们对控制蝗虫种群数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在林地边缘种植桤木和泡桐来招引红头芫菁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也可竹林抚育时保留毛竹林中的阔叶树,保持林间生物多样性,为天敌的栖息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控制竹蝗的扩散蔓延。

猜你喜欢

若虫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研究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桃小食心虫成虫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