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芳樟油用原料密植林施肥效应

2020-04-16陈志平陈瑞炎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芳樟醇施肥量基肥

陈志平,陈瑞炎

(永安市林业局,福建 永安 366000)

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Pres1.]是珍贵的用材、经济林和绿化树种[1]。原产我国东南及西南各地,以台湾、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为主要产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的砍伐阔叶林资源,取而代之是大面积营造人工针叶林,樟树天然资源中可利用的资源已近枯竭。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营造人工樟树林,培育的目标主要以用材林和绿化树种为主,并取得了较大成效[2-7]。芳樟(Linaloo1.type ofCinnamornumcaraphora)是樟树枝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C10Hl80)的类型,芳樟是珍贵用材、日用化工及药用树种,经济价值很高[8]。芳樟叶油系芳樟鲜叶经直接水蒸汽蒸馏所得,为微黄或淡黄色液体。芳樟叶油主要含游离芳樟醇,可用于提取游离芳樟醇和制造乙酸芳樟酯或直接用于配制复合香料。由于天然芳樟叶油具有优美而愉快的香气,在各种香型的香精配方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天然芳樟油的需求日益扩大。但天然芳樟现已日趋稀少且大多零星散生,芳樟品质差异较大,芳樟鲜叶出油率及芳樟叶油中芳樟醇含量也相差甚远[9]。现有较成片的人工林也十分稀少,天然的芳樟醇十分紧缺,国际上现在大多采用合成的芳樟醇来替代,而合成的芳樟醇与天然的芳樟醇有旋光异构现象,其香气不一样。天然的芳樟醇富含左旋芳樟醇,品质优良,价格也远高于人工合成,天然的芳樟醇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全世界年需求约2.8万t,市场前景广阔[9]。近年来芳樟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为芳樟实现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10-15]。但以培育工业原料林为目标的研究较少,在培育工业原料林中采取密植的造林地,适当的施肥营林技术培育芳樟油料林尚未见过报道。本试验在密植造林地采取施肥的技术措施培育芳樟工业原料林,试图追求较高的芳樟枝叶生物量,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为芳樟产业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生产实践经验。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永安(地理坐标26°01′~26°25′N,117°19′~117°45′E)永林有限股份公司大坑采育场场部工区两地,属于戴云山西伸支山脉。本地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 ℃以上,全年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极端低温-8.9 ℃,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极端高温达40.5 ℃;年日照时数1529.8~2367.1 h,日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6052 ℃,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年无霜期250~302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800 mm以上,水热条件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大坑试验点地处海拔260~380 m,东南坡, 坡度10°左右。土壤为变质砂岩发育的山地红壤,土层深厚,A+AB层厚度30 cm以上,前茬为杉木,主要植被以白茅、苦竹为主。立地条件较肥沃类型。2012年冬采伐,经炼山清杂,块状整地,穴规格60 cm×60 cm×40 cm ,2013年春用1年生芳樟无性系苗造林,造林密度4500株/hm2。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选择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林地,进行施肥独立试验。施肥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见表1)。试验林每小区面积10 m×10 m,株行距1.5 m×1.5 m,密度4500株/hm2,高度达到30 cm时进行摘心,高度控制在1.5 m。

表1 施肥试验因素和水平

2.2 试验测定

造林后当年冬调查造林成活率,逐年每木测定高生长、分枝数量、新梢长度。2017年进行全面的调查,采用全株收获法分别枝(干)、叶测定鲜重,取部分枝叶样品带回室内,测定地上部分生物量。

数据整理以及统计分析应用Excel软件和DPS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生物量的影响

人工林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缩短成材年限,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生物量高低是评价施肥效果的重要指标。表2是不同施肥处理后芳樟生物量的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出,通过施肥处理后的芳樟生物量达到8186.53~9841.07 kg/hm2,表明施肥可以增加生物量。施肥方式、施肥量、施肥品种对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表2中可知:2号样地生物量最高,达到9841.07 kg/hm2,超过其他8个样地。由此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选用2号样地的组合使用复合肥100 g/株,以基肥施入是本次试验筛选出来的较好组合。根据表2极差R值进一步分析可得:施肥量对生物量的影响最大,肥料品种次之,施肥方式再次之。

从表2中施肥对生物量影响中还可以看出:不同施肥方式对生物量影响不同:采取施基肥处理生物量为9039.49 kg/hm2,追肥处理生物量为8707.05 kg/hm2,喷施叶面肥生物量为8887.62 kg/hm2,施肥采取基肥方式效果好。以不同施肥量对生物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此为 200 g/株>100 g/株>不施肥 ,施肥200 g/株生物量、100 g/株生物量与不施肥处理比,分别增加了12.1%和11.7%;肥料品种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此为 复合肥 > 尿素 > 钙镁磷。表明施肥是培育芳樟工业原料林集约经营的必要措施,施肥可以提高芳樟生物量。

4 结论与讨论

4.1 芳樟是珍贵的油料树种。在合理密植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造林地,采取施肥营林措施是必要的,具有周期短、单位产量高、经营效率高的特点,在选择优良种植材料和林地条件下、调控适宜密度[16]、整形修剪[17]以及配套的施肥是关键技术,也是避免由于密植加重的地力消耗有效措施。

4.2 芳樟油料林施用肥料有利于提高生物量。施肥量、施肥方式、肥料品种均对生物量产生影响。单施N肥、P肥以及复合肥都能显著提高生物量。施肥方式以基肥为好,在试验范围内生物量与施肥量呈正比。

猜你喜欢

芳樟醇施肥量基肥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褐煤基有机肥对土壤肥力和沙葱产量的影响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光照条件、施肥量和播种时期等对几种野生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菌剂对芳樟枝精油主成分芳樟醇的影响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叶精油主成分芳樟醇的影响
芫荽籽精油成分解析及其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运动的影响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