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2020-04-16张雁杨孝菊任晓兰张凤侠耿晓静孙艳军付慧霄赵亮
张雁 杨孝菊 任晓兰 张凤侠 耿晓静 孙艳军 付慧霄 赵亮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PSSD)系指脑卒中后睡眠紊乱,为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1〕:睡眠障碍在脑卒中后发生率高达78%,具体包括睡眠持续时间、结构异常及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加了脑卒中的致残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PSSD患者睡眠参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均来源于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匹兹堡失眠评价量表(PSQI)评分分组,睡眠障碍组(PSQI≥7分)157例,非睡眠障碍组(PSQI<7分)43例,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及病变部位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及排除标准:研究对象大于60岁,均为首次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排除意识、理解、智能及表达障碍患者、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6个月内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应用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1.2诊断标准 脑卒中诊断参考2010年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相关诊断标准〔3〕,并有相关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支持。
1.3研究方法 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检查、病变部位、既往病史等,对受试者行多导睡眠监测,行PSQI评定,分析两组睡眠参数,具体包括睡眠进程、结构及睡眠障碍类型,并对两组行生活质量量表(SF-36),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PSQI评定具体包括: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醒觉时间、醒觉次数、入睡期(S1)、浅睡期(S2)、中睡期(S3)、深睡期(S4)、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快速动眼睡眠期(REM)、睡眠效率。SF-36包含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及精力。SDS判别标准:<0.50无抑郁、0.50~0.59轻度抑郁、0.60~0.69中度抑郁、0.70及以上重度抑郁;SAS判别标准:50分为焦虑临界值,分数越高焦虑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方差齐性t检验,方差不齐性改良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睡眠参数比较 两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醒觉时间、醒觉次数、S1、S3+S4、REM、睡眠品质(WASO)及睡眠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参数比较
2.2两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比较 睡眠障碍组生活质量、躯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社会活动、心理健康、日常精神、总体健康、精力、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差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焦虑及抑郁评定比较分)
续表3 两组生活质量量表、焦虑及抑郁评定比较分)
3 讨 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易发生睡眠障碍,尤以更年期女性居多,国内研究资料显示〔4〕:PSSD发生率高达64.8%,患者临床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疲劳等,在PSQI评分上主要体现在睡眠参数及睡眠结构的改变〔5〕。本研究睡眠障碍组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醒觉时间、醒觉次数、S1、WASO均延长或增加,睡眠时间、S3+S4及REM均缩短或减少,多数患者需要应用催眠药物辅助睡眠。老年人群有其自身特点,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众多,心理负担多较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对更高,睡眠障碍也严重影响康复,造成生活质量降低,同时也是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6,7〕,临床对于老年PSSD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类型也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较为多见,尤其阻碍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此类患者以脑干梗死多见,脑干为呼吸中枢所在,患者伴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及觉醒反应。研究认为〔9〕: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互为因果,脑缺血或出血病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致使呼吸驱动依赖的化学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及支配上气道的神经反射活动减弱引起。睡眠结构紊乱在老年脑卒中睡眠障碍中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在S1睡眠比例增多,S3+S4睡眠比例缩短,REM缩短,患者记忆力减退。研究认为〔10〕:睡眠结构的改变与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未完全恢复关系密切。脑卒中病变发生于脑干及皮层下区患者易发生REM睡眠行为障碍。
PSSD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社会心理及神经病理性变化在疾病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也有研究人员认为睡眠障碍为抑郁症的前期表现〔12〕,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价的引入可准确反映患者生理、心理躯体角色及环境的作用,在脑卒中康复评价中较为有效、可靠。脑卒中除导致躯体生理残疾外,更多的危害是给予患者心理负担,随着疾病赋予的社会角色转变,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激动、易怒等情感障碍,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而焦虑、抑郁也可影响神经修复与重塑,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研究显示〔13〕:脑卒中恢复期S3+S4睡眠比例对躯体健康、角色及社会活动等生理功能呈现正相关,临床对于深睡眠减少脑卒中患者应用诱导慢波睡眠药物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生理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14〕。
综上所述,PSSD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生理功能的恢复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了解其睡眠参数对于针对性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