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老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GF-β1、ESM-1水平的影响

2020-04-16康康王生王婧张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银屑病皮损血清

康康 王生 王婧 张晶

(1唐山市工人医院皮肤科,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寻常型银屑病(PV)在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123%~3%,以白色鳞屑、发亮薄膜、点状出血为主要特征,具有病情顽固、病程较长、易复发特点,目前尚缺乏特效根治手段,是皮肤科棘手问题之一〔1〕。研究发现免疫功能紊乱是PV重要病因,故临床常采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阿维A等进行治疗,亦有学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皮肤病变,但治疗后部分患者仍无法取得满意疗效,且复发率较高,临床期待更有效的疗法〔2,3〕。中医学治疗PV拥有长久历史与理论体系,具有毒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104例老年PV患者,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水平变化等角度,分析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PV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均衡可比(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n(%),n=52〕

1)根据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判断,轻度为<6分,中度6~12分,重度>12分;2)为表示采用确切概率法计算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中PV诊断标准,中医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3版)》〔5〕中气血瘀滞型白疕诊断标准,见大小不等红色斑块、斑丘疹、丘疹、鳞屑稍厚、干燥皲裂、经久不愈、瘙痒,口干或口渴、舌质紫暗有瘀点(斑)、便秘或便溏不爽、脉细缓或涩;入组前2 w无维A酸等相关药物应用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酒精依赖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存在恶性肿瘤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阿维A(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26)治疗,以20 mg/d初始剂量服用3 d后根据患者耐受度调整给药剂量,20~40 mg/d,餐后顿服,2次/d。病情好转后每2 w减量10 mg,以10~20 mg/d剂量维持,总疗程治疗6~8 w。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转氨酶与血脂水平,酌情给予保肝、降脂药物。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治疗。①NB-UVB:UV 1000KL型治疗仪(德国沃曼),第一次照射剂量0.30~0.50 J/cm2,随后每次增加0.05~0.10 J/cm2,累计最大单次剂量为2.20 J/cm2,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眼睛、腹股沟、会阴等皮肤,3次/w,共照射8 w。②活血化瘀方加减:白花蛇舌草15 g、鬼箭羽20 g、三棱15 g、鸡血藤20 g、莪术15 g、红花15 g、桃仁15 g、陈皮6 g,血燥者加郁金12 g、白茅根30 g、川芎9 g;血热者加蒲公英30 g、炒栀子10 g;瘙痒者加乌梢蛇10 g。由医院统一煎煮,200 ml/剂,早晚分服,共治疗8 w。

1.3.3检测方法 常规采集5 ml外周静脉血,离心处理,保存于-80℃下待测。以黄嘌呤氧化酶试验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TGF-β1、ESM-1水平。

1.4疗效判定 根据PASI变化评定疗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判定标准分别为PASI降低≥90%、60%~89%、25%~59%、<25%〔6〕。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总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与生活质量:症状变化以PASI量表〔7〕评价,分为躯干、头颈、下肢、上肢4个部位,总分0~72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生活质量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QOLS)〔8〕评定,包含社会、应激、绝望、痛苦、尴尬、日常活动、性功能、夏天8个方面,取分范围为30~12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OD、IFN-γ水平。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ESM-1水平。⑤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治疗后半年复发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n=52〕

2.2两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PASI、DQO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DQO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DQO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2.3两组SOD、IFN-γ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SOD、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FN-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IFN-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2.4两组TGF-β1、ESM-1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TGF-β1、ES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F-β1、ES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TGF-β1、ES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5。

2.5两组不良反应、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3 两组症状变化、生活质量比较分,n=52)

表4 两组SOD、IFN-γ水平比较

表5 两组TGF-β1、ESM-1水平比较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复发率比较〔n(%),n=52〕

3 讨 论

PV系常见的难治、慢性、复发类炎症性皮肤病,发病部位涉及四肢、躯体、面部等多个位置,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NB-UVB是一种相对新颖皮肤病治疗方法,利用特定波长紫外线照射皮损,直接破坏异常增生的表皮细胞,抑制皮损表皮细胞DNA合成,并穿透表皮诱导真皮中活化T细胞的凋亡,避免免疫功能异常诱发皮损,同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作用〔9〕。在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研究中,NB-UVB能通过调节Th1/Th2表达偏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0〕。在银屑病患者炎症反应研究中,NB-UVB能通过调控热休克蛋白(HSPs)家族分子表达抑制HSPs所介导的炎症反应〔11〕。但根据张连云等〔12〕报道,单一依赖NB-UVB治疗PV,治疗8 w后总有效率仅为54.8%,因此需联合其他方法治疗。

中医学中PV属于“白疕”、“牛皮癣”等。《证治准绳》载有,“遍身起风疹疥丹之状,其色白而不痛,但痒,搔抓之,起白疕”;《诸病源候论》载有,“此有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痞涩,发此疾也”。可见PV的发生受外因影响。《医学入门》载有,“疥癣”皆由“血分热燥”致“风毒客于肌肤”,说明先有内因血分热燥,再有外因“风毒”,两者相合血热内蕴,耗伤阴血,血热则煎熬成块,瘀热互结形成瘀血,气血营运受阻,肌肤失养,且瘀血还有化热生风致燥,阴血耗伤之弊,形成因瘀而热,因热而燥,因热而瘀的不良循环。故治疗PV关键在于活血、通络、化瘀。

活血化瘀方含有白花蛇舌草、鬼箭羽、三棱、鸡血藤、莪术、红花、桃仁、陈皮,其中鬼箭羽、鸡血藤共为君药,可补血、行血、通经;三棱、莪术为臣药,可祛瘀通经、破血消症;红花、桃仁相须为用,共为佐药,可增强祛瘀力,散血中之滞,理血中之壅,并配以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的白花蛇舌草及理气健脾、调中、燥湿的陈皮为使药,可助君臣之力,共奏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提示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治疗老年PV,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现代药理认为,活血化瘀方具有抑菌、杀菌、抗炎作用,可抑制皮损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增殖病变吸收或转化,且能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预防PV复发,联合NB-UVB应用时可协助发挥作用,促进皮损修复,故疗效良好〔13〕。此外IFN-γ是Ⅱ型干扰素的唯一成员,具有调节免疫作用,可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在PV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及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4,15〕;SOD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有助于PV患者皮损修复〔16,17〕。本研究结果提示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具有抗炎症反应与抗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

以往人们研究PV多集中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而近年来研究发现,PV真皮成纤维细胞亦存在异常,且可能是PV发生的始动因素〔18,19〕。TGF-β1是机体多功能细胞因子之一,可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细胞分化、生长等,并是包括真皮成纤维细胞在内多种组织纤维化的关键介导者〔20~23〕。在PV血清、皮损研究中,TGF-β1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提示TGF-β1与PV的发生有关〔24〕。另有研究表明,TGF-β1可活化pSmad1、pSmad2,而其抑制剂可抑制这种活化,并伴随皮损症状的改善,说明PV真皮成纤维细胞TGF-β1通路存在异常,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25~27〕。ESM-1为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由血管内皮细胞等分泌,可为皮损形成提供条件〔28~30〕。李鹏远等〔31〕报道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V患者血清ESM-1水平较高。马小娜等〔32〕研究指出,与光疗前相比,光疗后PV患者血清与皮损组织中ESM-1水平均降低。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相符,这可能是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发挥疗效作用机制之一,TGF-β1、ESM-1抑制剂可能为PV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可减少PV的复发,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局限性,有待于后续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方加减联合NB-UVB治疗老年PV,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疾病的复发,安全可靠,且下调TGF-β1、ESM-1可能是两种治疗方法发挥疗效作用机制之一,TGF-β1、ESM-1抑制剂可能为PV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猜你喜欢

银屑病皮损血清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