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追踪调查分析及对策
——以我院中药与康复系2015-2017 届毕业生为例
2020-04-16王春平
王春平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0 引言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省、市、县(区)、社区等多级医疗体系,积极倡导“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省”,这就决定了毕业生需要进入不同层级的医疗单位,只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各尽其才,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健康发展[1]。作为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跟普通本科生相比其整体就业质量处于劣势。为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更多优秀卫生职业人才,推进学院发展,特作本次追踪调查。本次调查得到了各有关单位、毕业生和原毕业班班主任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此外,还收集到用人单位对于专业设置、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中药康复系2015、2016、2017 届共三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三、五年制4 个毕业班的全部毕业生107 名及用人单位,2015、2016、2017 届中药专业三、五年制6 个毕业班的全部毕业生158 名毕业生及用人单位。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内容:(1)毕业生求职情况,包括求职性、求职渠道、求职方式、自身求职成功因素及校园有利因素等。(2)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目前岗位薪酬、工作满意度、自我认为社会岗位需求度评价等。(3)毕业生在校情况,包括对在校课程设置及任课教师评价、对班主任影响力评价,对学院就业指导建议等。调查方 法: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集中调查为主、分散调查为辅,采取多样化调查方式,如实地考察咨询用人单位、电话咨询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107 名毕业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3.8%。中药专业158 名毕业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4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2.2%。
2 结果
2.1 毕业生就业求职情况
从表1-6 可以看出,我院毕业生在求职过程普遍心态积极,分别有72%的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和69.9%的中药专业毕业生认为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是影响求职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有83%的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和74.1%的中药专业毕业生认为学校安排专业实习是最有助于求职成功的因素。50%以上毕业生主要通过政府渠道(如通过教育和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会、发布的招聘信息等渠道找工作)获得职位,说明我院毕业生在社会招聘中有较好的竞争优势。
2.2 毕业生就业情况
表5、6 显示,超过65% 的毕业生完全从事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工作表示满意,说明就业专业优势较为明显。从表7看出, 80%以上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和59.5%的中药专业毕业生认为自身专业的社会需求度高或很高。
2.3 毕业生在校情况
通过表8 可以看出,80%以上学生对任课老师职业道德和任课水平评价高,表9 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需要加强专业课和实验实训课,认为文化基础课需要加强的人数比例最小。从表10可以看出,毕业生认为班主任在做人做事方面影响较大,但在实习与就业方面的影响较小。表11 显示,7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学校需要加强就业形势及就业技巧培训与指导。
表1 毕业生求职心态
表2 毕业生求职渠道(前5 项)
表3 毕业生认为求职成功自身因素
表4 毕业生认为有助求职成功的有利校园因素
表5 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
表6 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
表7 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社会需求度评价
表8 对任课老师职业道德和任课水平评价
表9 毕业生认为学校需要加强的课程
表10 毕业生对班主任影响力评价
表11 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的就业指导项目
3 讨论与建议
3.1 突出专业特色,适应多元化就业需求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明显,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在养老行业存在巨大需求空间[2]。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与专业匹配度较高,专业具备一定就业优势。同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基层,应加强其专业教育针对性和适应性,完善康复治疗专业培养所需的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突出专业技能的同时,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康复技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试,以期实现一专多才、拓宽就业渠道。
新医改形势下,中药、药学专业受到冲击较大。医改后,医院药房工作比较繁忙,中药房调剂工作很多由药厂承包完成,部分医院中药房外包给企业。服务社会、走进社区、送药到家等逐步定位全部由企业完成,医院对中药专业学生需求逐渐减少,未来就业重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药店、医药公司。针对这种状况,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更要注重待人接物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药企急需调剂、质检方面工作人员,我院毕业生目前因诸多原因不能完全胜任质检工作,学院在教学中需加强化学类基础课程建设,强化调剂岗位技能训练,促使毕业生适应更多就业岗位需求。
3.2 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较好
调查显示,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母校教学评价均较高,可见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效果较好地符合了实际就业领域的需要。但同时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兴趣,努力改变学生轻视基础理论倾向。
3.3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对毕业生所在单位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日常工作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毕业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但也存在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与协调能力有所欠缺等问题,建议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基本理论学习与训练,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与敬业精神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等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并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3.4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核心能力培养
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特征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培养的关键[3]。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肯定了在校期间实践教学和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学院需加强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更好地提高毕业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3.5 充分利用班主任优势,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调查中发现,班主任在毕业生实习及就业指导方面影响力较小。高职院校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学院应充分利用班主任桥梁优势,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今后就业趋势,积极引导学生改变择业观念,协同开展毕业生就业形势政策分析与就业技巧培训等指导工作,如依托课程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往届毕业生经验分享等形式了解当前就业环境,准确分析就业形势,扩展毕业生就业广度。
4 调研工作反思
本次毕业生追踪调查,对了解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和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与就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调查进一步了解了社会就业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医改之后北京地区康复治疗技术和中药专业的用人现状,为我院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促进学院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次调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整改进:调查问题的设计应更加规范具体,更贴近专业;调查采用了问卷方式,手机网络作答的易操作性显而易见,但存在一定随意性。就业单位和实习单位用人需求情况不同,应综合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