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阳益气活血法结合西医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5 例临床观察
2020-04-16徐武兵
徐武兵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 成都)
0 引言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发作或者加重的心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骤降、周围循环阻力上升、肺循环压力急剧增高,造成肺循环充血而发生急性肺水肿、肺淤血,严重者伴心源性休克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1-3]。心衰常危及生命,需立进行医疗救治。调查发现,急性心衰是年龄>65 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5 年病死率高达60%[4]。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故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BNP 和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 例纳入病例均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 月至2019 年4 月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 例。治疗组35 例,其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46-69岁,平均(55.12±5.34)岁;病程4~14 年,平均(5.21±2.44)年;心功能II 级13 例,III 级16 例,Ⅳ级6 例,APACHE Ⅱ评分(22-32)分,平均(20.15±4.25)分。对照组35 例,其中男19 例,女16 例;年 龄45-79 岁,平 均(58.12±6.24)岁;病 程4~15 年,平均(5.35±2.86)年,心功能II 级14 例,III 级17 例,Ⅳ级4 例,APACHE Ⅱ评分(21-33)分,平均(19.34±5.16)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参照《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2017》[1];(2)心功能分级:参照NYHA1994 年第9 次修订心功能分级;(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7 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及2002年版《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阳虚血瘀证:身寒肢冷,心悸,喘息,动则气喘加重,尿少浮肿,舌淡紫或紫暗、脉弱或微细。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心衰诊断;(2)中医辨证为阳虚血瘀证;(3)年龄40-80 岁。
1.2.3 排除标准
(1)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2)合并肺、肾、肝等功能严重异常者;(3)过敏体质者;(4)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心电监护、氧疗,限制钠盐、低脂饮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和相关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汤剂:
制附片10g(先煎45 分钟),人参15g(另煎),白术15g,茯苓15g,丹参15g,川芎15g,山楂9g,甘草6g。1剂/d,由本院中药房代煎,浓煎取汁150mL,每次服用50mL,早中晚温服。两组疗程均为10d
1.4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无创心排血量指标心输出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BNP、cTnI,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相关标准,显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同时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同时心功能改善1 级至2 级。无效: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 检验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比较
表3 两组BNP、cTnI 对比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HR、MAP 和CI、SVI 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MAP 和CI、SVI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BNP、cTnI 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BNP、cTnI 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NP、cTnI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2 例腹胀;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3 例纳差,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定义是指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心脏前后负荷使心功能短时间内恶化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加重[5]。心衰属于祖国医学“水肿”、“心悸”等范畴,涉及心、肺、肾等诸脏。中医对于心衰主要病因是:阳虚水泛、气虚血瘀所致心脉损害,心失所养而致脏腑病变[6]。针对心衰的病因病机,多数医家均以温阳、益气、活血等为基本治疗原则[7]。脑利钠肽(BNP)多数在心室分泌,能够反映心脏功能。利钠肽还有助于心衰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8-9]。心肌细胞损伤与心功能恶化或加重往往互为因果,多数肌钙蛋白升高的AHF 患者提示存在不断恶化的心肌损伤[10]。生物阻抗法的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能较真实地反映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情况[11],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快捷,可重复测定的优势。本研究组方附子具有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回阳救逆功效;茯苓、白术健脾淡渗利水,人参则具有补脾益肾、补元气安神功效,丹参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山楂行气散瘀,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温阳活血化瘀、益气强心。本研究中采用自拟温阳益气活血汤治疗急性心衰阳虚血瘀证患者,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R、MAP、CI、SVI 较前好转(P<0.05),血浆BNP、CTnI 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结果表明:自拟温阳益气活血汤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阳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疗效,发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特色,改善心功能及血浆BNP 水平,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