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络艾灸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效果评价

2020-04-16茅传兰庞永慧莫钦国谭虹虹任志玲莫张杨孙月陈铃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患侧淋巴艾灸

茅传兰,庞永慧,莫钦国,谭虹虹,任志玲,莫张杨,孙月,陈铃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 530021)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最常见的并发症[1-2],术后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为34%[3]。患侧上肢水肿一旦形成,较难治愈,且易复发,导致肩关节的僵直、麻木和疼痛,给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和舒适度带来影响[4-5]。艾灸具有活血行气、消瘀散结、温经活络的功效[6-7],有研究表明运用穴位艾灸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患者上肢水肿疗效确切[8-10],但运用艾灸防治乳腺癌上肢水肿的穴位选取和治疗时机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中医专家的指导,对75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循经艾灸,旨在探讨艾灸对术后患者上肢水肿的预防效果,为术后早期水肿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50例,入选患者均为女性,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年龄27~75岁,平均(49±11)岁;左侧33例(44.0%),右侧42例(56.0%)。观察组年龄33~74岁,平均(49±10)岁;左侧36例(48.0%),右侧39例(52.0%)。两组患者年龄、手术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术前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②首次入住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③年龄≥18岁;④术前双上肢各部位周径均在正常范围,且皮肤完整、触觉正常;⑤卡氏评分80分以上;⑥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术前患侧上肢功能不全者;②有艾灸使用过敏史;③有呼吸道病史,对艾灸治疗不耐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①心理护理和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等健康宣教;②术后常规护理;③围术期全程功能锻炼指导,包括术前患者观看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视频,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熟悉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患者在责任护士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全程功能锻炼[11]。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于术后第一天起进行穴位艾灸。取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位》对穴位进行定位,艾灸开始前和患者沟通说明艾灸的目的,并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穴位,评估患者皮肤状况;艾灸顺序为心包经从胸走手的经络走向,按天泉穴至中冲穴的经络顺序依次艾灸各穴;艾条距皮肤3 cm,采用温和灸法,以患者感到局部温暖而不灼痛,灸处皮肤呈正常红晕为宜;进行下一个穴位艾灸的时候注意对前次艾灸穴位的保暖;艾灸结束后将艾条按压熄灭或放入盛水的容器中。每次艾灸开始和结束时均要填写“艾灸记录卡”,记录艾灸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艾灸穴位皮肤状况,有无并发症;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节艾灸的温度;艾灸结束注意施灸部位保暖。每次30 min,每日2次,定于上午和下午常规治疗,持续14 d。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侧上肢水肿情况和舒适状况评分。

采用适用于临床的臂围测量法[12-13],于术前1 d、术后第14天和术后1个月用皮尺测量健侧和患侧上肢腕横纹上5 cm、肘横纹上下各5 cm和肩峰下5 cm,4个部位周径,均以厘米(cm)为单位,综合测量数据评估水肿程度。

0度(无水肿):无不适感,触摸上肢肌肉柔软程度与健侧上肢无差别。各部位周径与健侧无差别。

Ⅰ度(轻度水肿):患肢稍有肿胀感,触摸上肢柔软度与健侧差别不大,各部位周径比健侧长3 cm以内。

Ⅱ度(中度水肿):患肢肿胀感、疼痛明显,触摸患肢柔软程度较健侧差,各部位周径比健侧长3~5 cm。

Ⅲ度(重度水肿):患肢肿胀、疼痛剧烈,触摸患肢较健侧硬,关节活动受影响,皮肤颜色发红,各部位周径较健侧长5 cm以上。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再转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样本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术后第14天患者上肢水肿情况比较

术前1 d两组患者患侧上肢均无水肿发生。术后第 14天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3.3.2 两组术后1个月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情况比较

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第14天患者上肢水肿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患者患侧上肢水肿情况比较 [例(%)]

4 讨论

4.1 术后上肢水肿原因分析

手术是乳腺癌患侧上肢水肿的主要因素之一[14-16],本课题研究对象的术式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此术式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还会切除部分与上肢活动有关的胸大小肌及相关神经、血管,并进行腋下淋巴结清扫,由于腋窝淋巴结的清扫切断了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使上肢的淋巴不能充分引流,导致间质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最终出现水肿,而一旦发生,将难以逆转[17]。由于目前尚无治疗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因此,早期预防十分重要[18-20]。

从中医学气血运行和经脉循行角度解释,淋巴水肿归属于“水肿”范畴,如果兼有索状硬物,归于“脉痹”范畴。中医学认为,气滞血瘀是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病的主要病因[21]。乳腺癌患者因手术,上肢局部脉络损伤,经络循行受阻导致气血瘀滞、脉络瘀阻,津液不循脉络运行,溢于肌肤而引发水肿;术后患者气血两虚,气虚则无力行血,血虚则瘀阻不行,《金匮要略·水气病》:“血不利则为水。”加之患者因患病忧思过度,情志不调影响五脏,造成脾气亏虚,水湿不能运化,溢于肌肤而引发水肿。

4.2 循经艾灸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侧上肢水肿

艾灸是现今临床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技术,借助艾灸燃烧产生的药性和物理温热效应,施灸于腧穴体表皮肤渗透经穴,通过温热传导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散瘀,从而达到治疗与保健的目的。艾灸药性的发挥是通过艾绒燃烧时所产生的焦油和艾烟等物质,这些艾绒燃烧后的生成物通过穴位和呼吸道深入渗透体内发挥治疗作用[22]。《本草从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经,理气血,逐湿寒……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本草正》:艾“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由此可见,艾灸药性的发挥作用基于其燃烧时产生的热辐射和光辐射。这种温热刺激作用于施灸部位皮肤,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施灸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消炎、预防和消除水肿、活血散瘀和温经活络等目的[23-24]。本研究选手厥阴心包经的经脉循行为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膈肌,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灵枢·经脉》对该经络的作用记载到:“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现代关于手厥阴心包经的作用研究表明,该经络具有宽胸利膈、疏理上肢、镇痉苏厥、宁心安神、补虚、散寒等功效[25]。患者术后早期常常因手术部位的疼痛和体质虚弱而完成康复锻炼困难,肌肉收缩活动较术前放慢或停止,使血液循环减慢,此时在康复锻炼基础上辅以患侧上肢手厥阴心包经艾灸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淋巴液的淤积,达到预防水肿的目的[9]。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经艾灸治疗的观察组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4.3 循经艾灸可缓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侧上肢水肿

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淋巴水肿与手术方式有关,手术后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循环不畅都有可能导致水肿的复发和原有水肿情况的加重。尽管关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手段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临床治疗上仍缺少简便、创伤小、效果持久的方法[26]。本研究采用艾灸给人体以温热刺激,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从而温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微循环,缓解淋巴水肿。在患者围术期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应用循经艾灸治疗可温经通络和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同时能舒缓因功能锻炼引发的疼痛感,从而促进上肢的功能恢复和缓解淋巴水肿。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第14天两组水肿发生率都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原有的8例水肿下降为4例,原有的2例Ⅱ度水肿均得到了缓解。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本研究结果可见在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循手厥阴心包经艾灸腧穴可有效防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和促进患者的舒适度,且艾灸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实惠、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今后可尝试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患侧淋巴艾灸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婆婆迷上了艾灸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