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先学后教课堂有效数学对话的思考
2020-04-16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陈春凤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春凤
数学对话是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构建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表达。它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课前自学,一方面,学生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尚且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层面。这样的数学课堂,该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数学对话,主动建构知识,感悟思想方法,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呢?
一、有“话”有“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运用合适的肢体语言、图形、符号、算式、实验等形式,展开详细的表述,使知识具体化、思维可视化,让同伴听得清楚、听得明白,保证生生之间的交流自然、流畅地进行。
例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
师:计算10+20=30 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 摆10 根 小 棒:1、2……10,再摆20 根:11、12…30。
生:1 捆1 捆地加更快。(边摆边说)先摆1 捆是10 根,再摆2 捆就是20 根,合起来是30 根。
生:我会用计数器算,(边拨边说)在十位上先拨1 颗珠子,再拨2颗珠子,1 个十加2 个十是3 个十,就是30。
师:有 同 学 这 样 算,1+2=3,10+20=30,你能解释一下这位同学的方法吗?
生:(边指小棒、计数器和算式1+2=3,边 说)1 代 表1 个 十,2 代表2 个十,合起来是3 个十,所以10+20=30。
生生对话时,引导学生把计算的过程、原理、结果,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的学具进行表征,并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让学生既明白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十为计数单位计算的算理,又体会位值原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有“话”有“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数学对话,是双向渠道开放的互动模式。只有让学生的想法自由补充、观点不断交锋,对话才有意义和价值。教师既要教给学生引导倾听的导入语,又要教给学生引导互动的接话语。
比如:“圆锥的认识”教学。
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这个问题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下面我代表我们组汇报,请大家认真倾听!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它的高。谁有补充吗?
生:你的方法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怎么判断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不是圆锥的高?你们认为呢?
生:我可以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运用课前自学时制作的学具边演示边解释)大家能听懂吗?
生:你刚才的回答让我明白了,实际上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与两个平板组成了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大家同意吗?
生:我知道了,所以测量圆锥的高时,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放平,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汇处的数值。
引入语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聚焦在发言者的身上,听得更专注、更清晰。接话语则能激发同伴一边听一边思考彼此之间想法的异同之处,及时进行补充、解释、质疑,在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有“话”有“思”,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基于数学思考的对话是数学对话的根本。课堂对话不仅要让学生思考“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怎么做”,在反复的对话中,让思维不断深入,逐渐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发展学生数学推理能力。
如“认识周长”教学(学生用线绳围一个周长60 厘米的封闭图形)。
师:这些同学围的符合要求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图2 有缺口,图5 交叉,不符合,图1、3、4 符合。
生:我补充,图5 虽然有封闭部分,但不是首尾相连。
生:图1、3、4 周长一样,形状不一样。
师:图1 和图3 叠加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在哪?是多少厘米?
生:一个图形的周长60,60+60等于120。
生:大于120,叠加后图形变大了。
生:小于120,因为新图形的周长是这样(用手描出新图形一周)原来两个图形的周长在这(用手分别描出原来两个图形边线的一周)。
生:一部分边线跑到中间,不是边线了。
生:对!叠加后少了一部分边线,新图形的周长小于120 厘米。
通过数学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并发现:周长相同的图形,形状可以多种多样;形状没有改变时,周长变了。引导学生借助“数”理解周长“形”的本质,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四、有“话”有“联”,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进行关联形成新结构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经历“数学对话”的过程,在变化的因素中找不变的要素,将零散的知识连成互联、整体的构架,使学生不仅着眼于研究“一棵树”,还能看到“一片森林”,从而扎实、深刻地理解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
课一开始,教师就进行新旧知识的自主关联: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呢?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先来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通过数方格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
(媒体出示:长6 米,每行就有6格,宽4 米,就有这样的4 行,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么数呢?
生:也可以用方格纸数一数,有几个格子就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生:怎么数?不是整格的怎么办?
生:把不是整格的拼在一起,两个数一格。
生:把多的部分剪下来补到缺的地方。
师:借助方格,通过割补,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面积。
课结束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直接计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的,给出一个新的图形应该怎么考虑?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直接计算出来的。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的。
生:三角形、梯形、圆形,我猜想都可以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生:不规则图形也应该可以转化成规则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虽然相对独立,看似不同,实际上是一个体系,转化思想这条线贯穿整个单元始终。通过每节课的前后关联,有利于学生关注面积的本质,把握“转化”的同一思想,想问题更有逻辑性,说话更有条理性,逐渐形成结构化思维。
五、有“话”有“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杜威指出:“任何思维,只要它是思维就都含有独创性的成分。”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足数学对话的空间,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到的想法就能互相印证,融会贯通,并不断发现新方法、得到新结论,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如:“平面图形面积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师:算式“6.28×2”可能是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可以长6.28,宽2 的长方形。
生:长4, 宽3.14 的 长 方 形,4×3.14 等于12.56。
生:长8, 宽1.57 的 长 方 形,8×1.57 等于12.56。
生:面积12.56 的长方形都可以。师:还可能什么图形?
生:底6.28,高2 的平行四边形。生:底6.28,高4 的三角形。
生:上下底之和6.28,高4 的梯形。
生:半径2 的圆。
生:半径1 的四个圆面积之和。
生:还可以面积为12.56 的组合图形。
……
通过算式“6.28×2”逆向想象出图形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求新、求全、求活的发散思维,既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起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结构,又有助于学生感悟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有“话”有“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数学对话的本质是启发学生的智慧,催生学生思想的过程。学生自主思考后展开质疑、辨析,能真正经历困惑、兴奋等情感体验,互相激发、启迪自我及同伴的灵感和发现,产生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收集学生列的竖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生生对话。
师:哪些计算方法正确?哪些错误?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二个竖式对,其余三个错。通过验算来判断,只有108 乘2 等于216。
生:我也同意第二个算式。百位上的2 表示2 个百,除以2 等于1 个百,1 写在百位上;十位上的1 个十不够除以2,用0 占位;把这1 个十和个位上的6 个一合起来是16 个一,16 个一除以2 等于8 个一,8 写在个位上。
生:请问第1 个同学:8 表示8 个什么?(生1 摇头)
生:那1 个十和个位上的6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6)16 个一除以2等于多少(8 个一)所以8 写在什么位?(个位)十位怎么办?(写0)为什么写0?(因为1 个十除以2 不够除,用0 占住位置。)
生3:十位不写0 也可以啊!(边指竖式边说)216 除以2 等于1 个百和8 个一。
生3:别人一定以为18,是要写0 占位。
生:请问第四个同学:1 个十哪里去了?(仔细看看,发现漏了)不够除怎么办?(和个位上的6 合起来),个位上的数是多少?
生4:8。
计算教学中的算理,学生不易理解,是因为数的位置值看不到、听不到,使学生常常只看到数字本身,而忽略了数字所表示的位置值。教师把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抛给学生讨论、辨析,鼓励学生反思得出的答案与结论,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去追问同伴的思维过程,促进了数学思考的力度与广度,既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了算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精神。
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先学后教的课堂,更有必要把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开放、思辨的数学对话环境,让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真正对话”“深度对话”,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使学生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推理能力、建构能力、创造能力、质疑批判能力的培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