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深度体验,打造高效课堂
——从一次“一课三上”研讨说起

2020-04-16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郭建芬

青年心理 2020年30期
关键词:中国象棋算式运算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郭建芬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如何基于儿童,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学的永恒追求,数学教研组三位青年教师围绕这课进行一次“一课三上”专题研讨活动,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

【首次教学】——按部就班,学生“被学习”

本课教学立足书本,依托书本例题和习题主要围绕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复习回顾、引入新课;联系实际,探究新知;练习巩固、强化认知;全课总结,交流收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比较是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因此,在课的新授部分和“试一试”,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对比,并掌握相应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计算。第一次执教,教师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总体感觉课上得比较流畅,学生配合度较高。但是纵观全课不难发现课堂上教师过于“包办”,“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被真正唤醒,主动性没有被真正发挥,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如何让学生更自主、更高效地学,教研组再次研读课标、分析学情,重新定位,进行了第二次跟踪教学。

【跟踪教学】——尝试翻转,难点“难突破”

【片段一】课前预学,交流反馈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的课题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同学们课前已经通过微课、导学单进行了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2:只有乘、除的部分,还是按照顺序计算。

师:你预习得很认真!那大家有什么疑惑吗?

师:其实三步混合运算中还有一些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希望这节课我们能有更大的收获!

【片段二】新知探究,质疑释疑

1.例题再现

师: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 副中国象棋,每副12 元,4 副围棋,每副15 元,问题是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一共要付多少元,你是怎样想的?

生:3 副中国象棋的钱加上4 副围棋的钱。

师:可以怎样列综合算式?

生:12×3+15×4。

师:老师搜集了同学们的例题解答过程,有两种,这两个算式各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你能对照例题图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生:第一种先算12×3,3 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再算15×4,4 副围棋的价钱;第二种同时计算12×3,15×4。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更喜欢第一种,过程比较简便。

师:像这样的,两边是乘法,中间是加法的算式,可以先同时计算两边的乘法,再计算中间的加法,这样更简便,数学就是要讲究简洁美。

2.变一变

师:你根据上面的4 个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4 副围棋比3 副中国象棋贵多少钱?

生2:4 副围棋的价钱-3 副中国象棋的价钱=4 副围棋比3 副中国象棋贵的价钱。

交流汇报,列式与计算过程

过渡:刚才我们解决的两个算式,都是两头是乘法,中间是加或减,计算的时候先算两头的乘法,再算中间的加或减。

3.试一试

出示: 150+120÷6×5。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道算式, 它与前面的算式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生1:相同之处都有3个运算符号,4 个数,不同的是,前面算式两头是乘、中间是加或减,这个算式前面是减,后面是除和乘。

生2:前面的两个乘是分开的,这道算式的乘和除是连在一起的。

……

这次教学努力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课前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进行预学,设计导学单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引领孩子经历了课前“试学”—课中“探学”—课后“用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为疑难而教,为发展而教”。但是纵观全课学生课前预习后似懂非懂,有的学生预习只是停留在表面,对于如何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认识还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有乘除和加法或乘除和减法这类运算的运算顺序出现混淆,书写也欠规范,教师虽然能够选择预习过程的一些错误进行纠错、化错,但是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生成性资源未能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并没有得到有效突破,作业正确率不容乐观。于是再次调整,重点推敲针对新授和练习环节,进行了第三次跟踪研讨。

【再次跟踪】——深度体验,课堂显“高效”

引入环节基本相同。重点在探索新知环节做了调整,以数量关系为抓手,以“问题引领”为契机,引领学生经历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练习环节设计了说、玩、改等类型,通过对比题、游戏“顺序大师”等,凸显了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价值。

【片段三】

课件出示例1 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女孩买了3 副中国象棋和4 副围棋;一副中国象棋12 元,一副围棋15 元。

课件动态演示将这些条件标上序号① ② ③ ④。

师:那么哪些条件之间是有关联的呢?

生:①和③, ②和④。

师: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呢?

生1:买中国象棋用去多少钱?围棋用去多少钱?

生2:买一副围棋比一副中国象棋多花多少元?(或买一副中国象棋比一副围棋少花多少元?)

生3:买围棋比买中国象棋多花多少元?(或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花多少元?)

生4:一共要用多少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一共要付多少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就是把3 副中国象棋的钱和4 副围棋的钱相加。

出示数量关系式:一共要付的钱= 3 副中国象棋的钱+4 副围棋的钱。

师:怎么列综合算式呢?3 副中国象棋的钱可以用哪个算式代替?

生:12×3。

师:4 副围棋的钱呢?

生:15×4。

师:最后不要忘记把它们相加。

观察这个算式,里面有加法和乘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呢?这里几个“×”?

师:和加法相比,乘法属于高级运算,所以这2 个“×”要同时计算。(课件出示画线的过程)

【片段四】

1.说一说:先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完成计算。

37+12×3÷4 20+4×5-3

37+12÷3×4 20÷4×5-3

师:仔细观察上下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

师:运算符号不同会引起哪些变化?

生:运算顺序变了,运算结果也变了。

2.玩一玩。

出示游戏规则:将你所看到算式的运算顺序写在横线上。如:看到 2×4-4÷2,就写 ×、÷、-。

课件依次快速闪过以下算式,学生在横线上写出运算顺序。

【反思展望】

一次教学一次反省一次进步,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跟进调整,每次都有新的突破。第一次立足教材,以本为本,带着学生参与学习。第二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本,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力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第三次教学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寻找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数量关系,问题引领,努力实现自主迁移,自主建构,深度体验,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注重细节,问题引领,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致力于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究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应用得更灵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在处理新授时,教师注重条件的整理,问题的引领,关注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将算式的意义具体化,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解决的过程中明确运算顺序,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方法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2.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实现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

教师有意识地将例题和练习中的题目进行适度整合,形成对比,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剖析问题,使得学生在练习中自主发现计算练习的易错、易混点,自主辨析错误、纠正错误,让学生认识到在有乘除和加减运算中不管是乘在前还是除在前,都要先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一定要遵循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完善了认知结构,扫清认知障碍,凸显了知识的本质,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3.合理定位,实现习惯和技能的同生共长。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既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学习运算律(含简便运算),以及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既要研读教材,又要分析学情,合理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在抓实计算习惯的同时实现技能和习惯的同生共长。坚持“一看(运算符号)、二想(运算顺序)、三做(正确计算)、四查(认真检查)”,养成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中国象棋算式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怎么写算式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马踏连营
大博士回答
为业余棋手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