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企业融资相关政策建议的思考①
2020-04-16李会云
李会云
一、企业融资决策方面
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选择的时候,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由于外部融资环境的变化,如: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内货币政策、国内政治环境等各种宏观因素,需要企业及时掌握各种金融市场信息,合理分析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预测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而在既定的金融体制下抓住融资机会。 其次,相较于外部环境,企业对自身更具有可控性,企业应积极发挥自身主动性,充分考虑融资风险,在财务决策预警中将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变量,使得其对融资决策的影响降到合理范围,把握机会,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最后,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融资方式的可获得性以及其融资成本,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二、银行信贷供给方面
我国企业债务较高,主要和其融资结构有关。 我国企业采用直接融资规模较小,社会融资规模中主要来源于间接融资。 根据表1 数据结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1月与2019年1月,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占比分别为68.53%、67.42%,然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融资占比仅为3.77%、3.43%,说明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融资方式以间接融资为主,以债务融资为主。基于此,从银行信贷供给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完善企业融资环境。
表1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
续表
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同时银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同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当企业在向银行申请借款时,银行往往会通过会计信息估计借款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尤其是抵押能力,进而制定借款合约。为降低信息不对称,债权人往往通过调节利率高低来控制信贷风险,而这种行为容易引发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信贷配给现象出现。 此外,由于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政治优势”和“预算软约束”,使得其在债务融资方面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而民营企业通常面临债务融资歧视。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企业融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了1998~2018年深沪两市全部A 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进行了如下的筛选: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 经过筛选,最终得到23835 个样本。 同时将样本企业的融资方式划分为权益融资、债券融资、商业信用融资、信贷融资以及内部融资,分别按照产权性质以及规模大小进行分组T 检验,结果如表2、表3 所示。
表2 分样本平均值T 检验(产权性质)
表3 分样本平均值T 检验(企业规模)
根据表2 可以看出,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平均值高出0.038,在1%的水平上显著。 根据表3 可以看出,相较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规模小的企业在各种融资方式上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较低,尤其是信贷融资平均值相差0.029。 同时从表2、表3 都可以发现,信贷融资的均值明显高于其他融资方式的均值,也说明信贷融资是我国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众多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微企业抵押贷款占比高、中介费用明目多、信用评级相对较低,导致综合融资成本偏高。 因此,银行在信贷决策时,首先,在我国相关政策引导下,银行应当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给予一些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一定的关注,不单单是其“抵押价值”,应重点关注其信息披露状况,合理构建信息交流平台,真实把握其信用以及履约情况,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其次,银行在风险控制的要求下,往往限定其贷款流向,但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银行应当适应企业的灵活用款方式。 最后,银行审批程序较为繁杂,导致贷款不能满足企业的及时需求,并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 因此,银行在提供信贷方面,应当满足企业对贷款的时效性的要求,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增强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三、政府管制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一)完善企业融资支持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根据表1 可以发现,我国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方式,尤其是贷款融资渠道,说明企业融资方式较单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企业在融资上受到许多制度约束。 因此我国金融制度应进一步完善,使得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提供直接融资的支持制度。 资本市场需要不断创新融资和再融资制度,化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要围绕建设我国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更加精准、细致的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二)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尤其是货币政策,容易对企业债务融资带来影响。 我国实体经济要发展,国家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强化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 国家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同时要防范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高质量发展。 因此,国家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促进货币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保持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