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我国31 个省份的实证分析
2020-04-16王娟娟
王娟娟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发展质量状态: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区域结构作为经济结构之一,如果不协调,会影响整个经济结构的整体协调,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就难以提高。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之一,有必要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出一分力量。 近年来,全国税收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但我国三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税收收入差距较大。 三大地区税收收入都在稳步增长,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税收收入基本相同,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税收收入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使区域结构更加合理,有必要研究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东部和中西部差距提出对策及建议。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1.税收收入的数量影响因素研究
刘建民、左亚林和吴金光(2017)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选取行业税收负担率较高的七大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立GMM 计量回归模型,最终得出税收收入的一阶滞后,工业增加值、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对税收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刘冲和厉行(2012)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GDP 增长和征税努力水平对于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P 增长对于税收的增长有接近45%的解释力,征管努力对税收收入也有重要的贡献。 檀学燕和张涛(2008)从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出发,分别分析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并收集了1981~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经过各项计量经济学检验,最终得到1 单位的消费可以增加0.47 单位的税收收入,1 单位的投资可以增加0.13 单位的税收收入,1 单位的净出口可以减少0.18 单位的税收收入。
2.税收收入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余海斌和樊丽明(2015)对税收收入质量进行了创新界定,探索构建了税收收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模型,认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专业人员增长率、税务人员增长率、税收收入计划增长率对税收收入质量有一定影响。 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专业人员增长率为正向影响,税务人员增长率、税收收入计划增长率为负向影响。
3.税收收入的区域税收能力差异研究
梁红梅和邹晖(2010)通过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区域税收能力的三大因子:第一,由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居民消费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组成的,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这些因素产生直接影响的“宏观政策性因子”;第二,由人均GDP、GDP 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和价格指数组成的反映经济增长对税收能力影响的“经济发展因子”;第三,由第二产业的比重衡量的“生态污染因子”。 刘翔和李红霞(2018)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地方税收收入分层明显,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地方税收收入受地方政府间策略行为的影响,空间相关性显著,但策略行为的方式在不同税种上存在差别;地方税收收入受投资、消费、进出口、储蓄、产业结构和总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税种间有所不同。
(二)国外研究现状
Muhammad Farhan Basheer Aref Abdullah Ahmad 和Saira Ghulam Hassan(2019)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考察了经济和金融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利率差价、实际利率、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银行不良贷款与总额贷款比率、贷款风险溢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和现金盈余/赤字)对巴林和阿曼1990~2010年税收收入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经济和金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即税收与GDP 增长,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贷款风险溢价、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以及该期间的现金盈余/赤字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Rachid Boukbech,Ahmed Bousselhami 和Elhadj Ezzahid(2019)通过一个包括29 个低收入国家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集,探索了税收收入在发展中国家的决定因素。 结果表明,人均GDP 和农业增加值与税收收入呈显著正相关。 开放程度对税收收入有积极但微不足道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的影响是负面的但不显著。 对于税收课征效率的决定因素来说,通货膨胀和公共支出的影响是显著的和积极的。 税收努力与变量“收到的公共援助”和“外债”之间的关系显著为负。
(三)文献评述
国内外已有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但是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有些缺乏,缺乏一套完整的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理论体系,因而也缺乏提炼税收收入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各省与税收收入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试图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各省份地理空间位置对税收收入是否有显著影响。
1.省内生产总值
经济是税收的基础,税收来源于经济。 一般认为,税收与经济同步或基本同步增长,省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长,省内生产总值越高,意味着“蛋糕”越大,从而源于省内生产总值的税收收入也会越多。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地方财政支出越高,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征收更高的税收,或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然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越多,产出越多,企业利润越多,居民收入也越多,所得税、流转税等税收收入也越多。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全社会投资越多,也会促进产出越多,又反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增长,从而使税收也增多。
5.货物进出口总额
进口越多,进口环节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也越多;出口越多,产出(收入)也越多,反过来又促进消费和投资的进一步增加,虽然有出口退税,但与产出相比较小,从而税收也会增加。 因此,进口和出口货物都会使税收收入增加。
(二)模型设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标准,东部地区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 个省(市),中部地区有: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 个省份,西部地区有: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 个省(市/自治区)。 根据上述对东中西部的划分,分别对上述省/市/自治区进行编号,其中1~11 为我国东部地区省/市,12 ~19 为中部地区省份,20 ~31 为西部地区省/市/自治区。
由31 个省份的税收收入数据可知,东部地区前五个省份税收收入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三个地区税收收入的斜率大致相同,截距不同。 因此,可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
因此,税收收入模型可设置为如下格式: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TAX(税收收入),解释变量分别为X1(省内生产总值)、X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5(货物进出口总额)、X6(城镇单位就业职工工资总额)。
四、实证分析
(一)多重共线性
1.检验多重共线性
由EViews7.0 得到相关系数表可知,X1与X4、X5,X2与X3,X3与X2,X4与X1,X5与X1、X6,X6与X5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可以认为确实存在严格多重共线性。
2.逐步最小二乘法修正多重共线性
根据逐步最小二乘法修正的多重共线性结果,应该在模型中保留2 个解释变量,分别是X5、X1,所以,模型可修正为如下形式:
(二)异方差检验——White 检验
存在异方差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量虽然无偏性不受影响,但是参数估计量不具有有效性,即:方差最小性。 除此之外,t检验和F检验都将失效,模型的预测也将失效。 因此,如果模型存在异方差,有必要针对异方差进行修正。
根据White 检验,在残差不存在异方差的原假设条件下,31R2渐进服从自由度为11 的卡方分布。 31R2=31×0.567046所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拒绝不存在异方差的原假设。
(三)自相关检验
在进行Breusch-Godfrey 序列自相关LM 检验过程中,通过比较Akaike info criterion、Schwarz criterion 和Hannan-Quinn criter 三种信息准则,确定残差RESID 的滞后阶数为一阶滞后。 根据Breusch-Godfrey 序列相关LM 检验可知,P值为0.4662,因此,在5%显著性水平下,不拒绝无自相关的原假设。
因此,影响税收收入因素的模型可设定为如下格式:
ln(TAXi)=0.7164+0.5597×ln(X1i)+0.2402×ln(X5i),其中X1i代表省内生产总值,X5i代表货物进出口总额。
五、结论与分析
以上双对数模型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税收收入增加0.5597%,货物进出口总额与税收收入也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货物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税收收入增加0.2402%。地区差异(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性。 因此,中部和西部各省要关注省内的生产总值和省内货物进出口总额。
在提高省内生产总值方面,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人文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在提高省内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首先,我国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进而增加进口额;国家宏观调控汇率,适当降低汇率,增加出口额。 其次,政府要出台一些促进出口和适度增加进口的政策,在省级政府的税收权限内,对外贸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