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思考

2020-04-16曾欲芸

时代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指标有效性评价

曾欲芸

一、企业内控评价有效性简述

企业开展内控评价工作,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企业内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评估内控流程设计是否合理、内控目标能否实现,为企业及时科学调整战略决策提供借鉴。

通过科学的内控评价,可以及时披露企业业务、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设计改进方案,可以为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内控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内控制度、内控执行、内控流程设计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符合管理和审计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内控评价体系构建要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企业规范经营。企业在内控有效性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调查问卷法、穿行测试法、实地查验法,具体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选择。

二、影响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价的成因分析

就批发零售企业而言,影响内控评价有效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内控框架设计。COSO内控框架设计时要考虑到功能定位、工作目标、工作开展形式,这些都会影响内控有效性评价。框架设计过程中要遵循COSO框架的标准和原则,尽可能地使内控框架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内控环境。环境奠定了内控的基调,内控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宗旨、组织架构、职能分配、全员参与度、制度建设等,内控环境影响员工的参与度和配合度,影响员工的内控执行效率。

第三、风险评估。内控有效性提升则意味着风险降低,企业在内控有效评价过程中要关注风险要素,对风险控制的评价要从目标确定、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反馈、风险预防等入手,评价内控风险控制各个环节是否规范操作。

三、推进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价的应对策略

(一)内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批发零售企业加强内控有效性评价,必须以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为基础,如此才能保证内控评价活动规范性、有效性。第一,内控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三原则”,即重要性、科学性、全面性原则;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价要以关键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为主,并选择科学的考核指标;要符合企业管理目标和实现经济效益增值,对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能够及时有效反映;要涉及到企业采购、运输、仓储管理、销售等多个环节,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第二,要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批发零售企业通过针对关键业务活动、控制活动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可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批发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关键业务活动包含采购付款、仓储管理、销售回款、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企业可以将指标细化,设置采购付款为二级指标,同时对采购申请计划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采购申请流程规范性进行评价,对采购价格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对采购合同拟定过程是否规范进行评价,采购验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价,对供应商资信状况进行评价;对于销售环节的指标设计,可以将销售回款作为二级指标,具体对销售定价是否合规进行评价,对销售单据凭证记录是否完整、销售收入核算是否准则,应收账款的处理是否及时进行评价,企业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关键业务环节进行有效性评价,可以保证内控管理有序推进。第三,注重评价指标的赋值。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后,企业应对内控有效性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权重赋值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在针对定性指标进行赋值时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再对业绩效益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赋值,通过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可以使企业的内控管理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重视内控有效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内控评价方法的选择是保证内控评价有效性的关键,企业内控评价方法的选择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详细评价法,该评价方法要以美国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依据,在对企业内控活动进行有效性评价时需根据COSO报告梳理企业的内控管理框架,同时还要对企业内控框架构成要素各个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评估测试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估测企业内控目标实现的风险权重。企业采取详细评价法可以从管理和业务层面出发,一方面对财务报告是否规范合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对内控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内控框架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防患于未然。第二,风险基础评价法,以批发零售企业为例,企业在采用该方法时,需以《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为基准,综合采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专题探讨法、穿行测试法等,对企业关键业务、财务内控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企业采用穿行测试法评价业务活动,需从多种业务中选择某一项业务作为样本,并对该业务从开始环节到结束环节进行全程追踪,在企业销售业务开展过程中,可以对商品从订单处理到总账及明细账处理完成整个流程进行追踪,评价关键环节控制活动是否有效、执行是否到位。通过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更加精准地反馈关键业务存在的风险,强化风险管理。

(三)发挥内部监督审计职能的作用,强化内控约束力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健全的审计监督体系。首先,企业应重视设立独立的审计监督机构,审计监督机制作为监事会的下属部门,在开展审计监督活动过程中不应受平行部门以及上级领导的干扰,确保稽查、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在审计过程中依据《内部控制机制监督办法》,既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预算执行、网络报销等环节进行审查,还要对企业固定资产、资金收支、坏账审批等进行审查,审计工作完成以后,负责编制审计报告,报告中详细反映企业管理、业财活动等方面内控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意见,作为后期开展内控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企业加强审计监督,可以提升内控的约束力,优化业务流程、规范行为,保证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四)重视引入风险评估

风险防范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在内控管理中,企业应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影响企业运营的原因的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外部市场环境风险和内部管理风险,因此企业应重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业务和财务活动的风险评估,可以实施风险责任制管理,通过风险指标细化,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责利,从事前对风险进行防控;此外,企业也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第三方长期从事风险评估及相关工作,既有专业的经验又有专业的人才,可以使风险评估结果更加科学;企业还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重点业务环节设置风险量化指标,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系统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收集业务相关信息,并整理分析,当预测业务达到一定风险指标阈值时,系统提示业务异常,如此可以更加精准地反馈内控管理中的不足,提升内控水平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批发零售企业应重视转变管理理念,推进企业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可以建立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通过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作为批发零售企业,在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完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保障,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指标有效性评价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