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是真迹也珍贵

2020-04-15杜羽

奇妙博物馆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圣真迹行书

杜羽

說起“书圣”王羲之,你一定不陌生吧?他所处的魏晋时期,人们崇尚书法的风韵,注重书法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书法创作空前繁荣,更是涌现出了很多“大牌”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他写的《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我们如今却看不到他的书法真迹啦!如果照相机、复印机、扫描仪之类的机器早出现1000多年该有多好!当然,其实当时的人们也在想尽办法“拷贝”这位“书圣”的字迹,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所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是前人勾摹的墨本或制作的法帖摹刻拓本。唐宋时的书法家勾摹的墨本是直接从原迹上勾勒填墨而成,最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原貌,因此尤显珍贵,被世人称为“下真迹一等”。

在透光之处以白纸重叠,人用毛笔仔细描摹出的与真迹没有丝毫差别的复制作品,被称为“下真迹一等”

《寒切帖》(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寒切帖》,正是十分稀有的“下真迹一等”作品,是唐代人勾摹的王羲之的草书。这个帖子是王羲之写给他的好朋友谢安的回信。信的内容大致是:收到您的两封书信,得知您对我的问候,甚感欣慰;现在天气很冷,近来都好吗?您长期操心劳累,我一直挂念在心;我进食很少,身体衰弱,还要勉力作书,其他的就不一一说了,羲之答书。

天津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寒切帖》是王羲之晚年成熟书法作品的代表,字体道劲苍润,笔意神采飘逸,书风从容丰腴,体现了王羲之晚年的书法成就。

你知道吗

你知道“入木三分”这个成语的由来也和“书圣”王羲之有关吗?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吃饭走路时都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画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就被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皇帝请王羲之将祭祀用的祭文写在木板上,再让工匠雕刻,工匠把木头削去一层又一层,发现墨迹竞浸透木板三分(1厘米)深。于是,人们就用“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猜你喜欢

书圣真迹行书
柳佳玮作品
王羲之和鸭儿饺子铺
潘池勇行书作品
自撰联(行书)
书画名人汇
浅析王羲之书法在唐宋书法史中的地位
血泪史诗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画错的牌局
书圣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