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第一课
2020-04-15卢永琇
卢永琇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等文字是我国早期文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不少跟甲骨文有关的小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金文。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古代书法第一课,我们先认识一下中国古代镌刻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它与大盂鼎、大克鼎一道被誉为“海内三宝”,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咦?上书法课,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鼎呢?原来呀,毛公鼎铸造精良,鼎内壁的铭文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书法字体精巧优美、结构独特,文字的布局犹如群鹤游天、蛟龙戏海,整体气势磅礴、神采飞扬,是西周时代遗留下的书法楷模!清末民初的书法家李瑞清曾经这样评价毛公鼎上的书法:“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毛公鼎內腹部有499个字(因为释读不同,另外一种说法是有497个字),仔细观察,字与字之间都有方格相隔。原来,这些字都是先在鼎上刻画出格子,再铸上的。那么,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的是什么事呢?
原来,周宣王即位之初,册封了他的叔父毛公,命他辅佐王室管理重大事务,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所以毛公铸了此鼎,刻上文字,表示世世代代永不忘记周宣王的恩情。
既是国宝,自然是稀有之物,谁都想拥有它,毛公鼎有曲折的经历也不难理解:
清代道光年问,生活在陕西岐山县的农民董春生在自家农田里耕地的时候挖出了这件宝贝。后来,它被陕西古玩商运到北京的琉璃厂,经秘密交易,由山东金石学家陈介祺以重金收购。得到宝鼎后,陈介祺便亲自护送毛公鼎回到原籍,要求家人将这件宝贝永远珍藏起来。
毛公鼎铭文(局部)
没想到,在陈介祺去世20多年后,爱好收藏的直隶总督端方倚仗自己的权势,强行从陈氏的后人那里买走了毛公鼎。后来,端方的家人将鼎抵押在银行,曾有日本、英国、美国等国人士想从银行中赎出宝鼎。收藏家、书法家叶恭绰得知了毛公鼎的遭遇后,不惜一切代价赎回了它。可惜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恭绰前往香港,却没能将毛公鼎一起带走。直到战争结束,毛公鼎才辗转由商人陈永仁捐献给了政府,其间还差点儿被日本人给抢走。
毛公鼎自出土后,在民间辗转流传了95年,历尽沧桑,终于在1946年8月回归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