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品味经典
2020-04-15林文锋
林文锋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即听说读写,还要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精神境界有所提升。由于经典名著可以端正学生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满足于大众群体涵养及品味的精神食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感知名著中对各个情节的把控和对故事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从而使得学生的精神追求有所提升,文化素养逐渐增强。文章阐述了名著阅读的教学具体流程,包括设计导读课、精读课、研读课、展示课的方式,强化学生名著阅读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名著阅读。同时,提出了名著阅读的教学实践方式,包括参读法、美读法、比读法、议读法,提升名著阅读能力,启发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025-02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典文化浓缩了文化的精华,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标志。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化便是经典名著,它通过描写一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们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同时也体验到了文字的独特魅力。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设有“快乐读书吧”“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实现经典名著阅读课程化,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故需要教师加强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读前、读中、读后指导,把阅读活动引向深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名著阅读的教学具体流程
(一)导读课
教师可通过设计导读课来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导读课的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开门见山法。在导读课中,设置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顺利跟随教师进入经典名著的阅读学习中。二是以旧引新法。教师利用以往学习或练习时遇到的名著内容,以讲故事或者猜谜语的方式,将新的名著阅读学习任务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故事的启发下或在谜语的猜测中,将新旧名著之间有效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学生在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建立经典名著的关联网,使名著阅读的整体化逐渐提升。三是创设情境法。①教师在导读课中通过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自觉走进名著学习中。②可从生活化的角度,拉近经典名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過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促使教师完成经典阅读教学任务。③可以借助媒体再现名著主要场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令学生积极投入到名著的学习中。④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将名著中出现的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呈现在课堂之中。这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快速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提高学生对人物的解读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文章主旨。以上三种导读方法较为常用。教师可以依照文章的特点来挑选不同的推荐方式,对带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邀请学生讲述其中的有趣情节;文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闻所未闻的知识;对写作语言比较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任务变得清晰明了,思维得到启发,智力得到发展。
(二)精读课
在完成经典名著的导读环节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名著阅读中,通过品读精选的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个性化地完成经典名著阅读。精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教师要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以及浏览法等。再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和写作特点,选择阅读方法,并借助课外读物、工具书、网络资源信息等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完成经典阅读。课堂指导中,教师通过创设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的批注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拓宽思维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对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分析点评事件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三)研读课
若要让学生读懂读透经典名著,教师应在课前设计阅读学习单,开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研读”。所谓研读是指教师通过班级读书会的阅读学习单,带领学生共同探讨书中可讨论的话题。教师在寻找适合学生讨论的话题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以获知学生的阅读感受为主要探讨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读课开始之前,率先阅读此书,不仅要阅读大致内容,还要熟读,读懂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作者应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在创作的过程中结构安排是怎样的,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设想,倘若班级学生来阅读此篇文章或该本书,会遇见哪些困难呢?应当怎样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呢?教师在进行设想时,还需要思考该问题与学生平时的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阅读它们可以从中收获到什么人生哲理,以及要用何种形式对其进行分享,等等。所以,上研读课前,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文章背后的创作过程,搜集有关内容的材料,挑选出适合学生的材料,并将其用在研读课中。
(四)展示课
在小学经典名著阅读教学中,展示阅读成果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累积起来并加以运用,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感受读书快乐。所谓展示课,就是教师邀请一些阅读完指定文章或者书籍的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形式将自己的阅读感悟或者收获分享出来。实施课堂展示的方式主要有:教师带领学生一同讲解该文章或者书籍中的主要内容;组织开展班级故事会、年段朗诵会、分组知识竞赛等,使学生的阅读质量有所提升;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或者以圆桌的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方法,分享在阅读时获得的感悟、遇到的困惑等,共同探讨文章中提及的主人公,并对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点评;在班级阅读角,轮流展示各自的读书笔记。
二、名著阅读的教学实践方式
(一)参读法
参读法,即采用参考的方式进行阅读。在小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采用参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情境之中。其具体的方法便是:教师向学生讲解故事发生的有关背景以及行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走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之中。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精神追求。例如,在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时,教师借助参读法进行教学。由于故事内容的梗概已被编排入课本中,因此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此内容,即可获知这一童话故事所要讲解的内容是什么。而学生在阅读梗概后再进行文章阅读,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故事梗概引发联想,这样教师便能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童话故事情境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情境阅读中慢慢建立起来。另外,教师还要将该篇文章的主要出处《安徒生童话》向学生做“精彩”介绍,引导学生重温《安徒生童话》。
(二)美读法
美读法,即采用审美的方式进行阅读。在小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采用美读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和心境,并且从情感出发,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为阅读教学增加神韵。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阅读链接”——《瀑布》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美读法来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由于这是一篇古诗,学生不但要完成背诵任务,还要理解每一诗句的意思,并领悟其中作者的创作心境,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美读法来提高学生对诗文的意境感受。如可以通过吟诵的方式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动画视频等促使学生产生审美意识,让学生走入诗文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阅读学习叶圣陶的诗词全集时能够受到审美情趣的启发,审美能力也相应提高。
(三)比读法
比读法,即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在小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比读法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来发现写作手法或写作特点的不同。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的雨》一文鏈接了文章《迁徙的季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比读法将《秋天的雨》与《迁徙的季节》进行对比式阅读,以感受不同作者在描写秋日景象时运用的写作手法的区别,从而锻炼学生随笔创作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也可以在教材节选的内容中进行文章内部对比,如对比两篇文章中各自描写动物时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此外,教师还要重点采用引导或提问的方式,以启发学生在比读中的探究意识,强化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并引发学生阅读《迁徙的季节》整本书的期盼。
(四)议读法
议读法,即采用议论的方式进行阅读。小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采用议读法来进行阅读的具体方式是教师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组员的分享中获得多角度的阅读思路,启发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寓言》一文,教师可以采用议读法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对每个寓言进行讨论式学习,分析该寓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倘若有学生十分清楚该寓言的故事内容,则可以先由学生简述一下,再分享该寓言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然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交给课堂讨论小组,进行探究式讨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组员的启发下获得对寓言故事更为深入的见解。同时,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会在讨论中逐渐获得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课、精读课、研读课以及展示课等多种组合式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欲望,让他们懂得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经典名著的创作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仔细、有效的阅读,慢慢被经典名著中的民族文化熏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精神追求必将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钱亚芳.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名著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后有感[J].华夏教师,2015(S1):47.
[2]陈居盛.名著阅读活动与阅读能力提升[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