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的研究

2020-04-15梁千昭许辉

教师·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氛围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梁千昭 许辉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径和建设校园文化的新载体。立足研究实践,开展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旨在顺应时代的发展,借教育信息化的东风来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47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4-0011-02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且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不同的媒体载体,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宣传的形式,如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等。但是,在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信息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仍然是以校长、教师来作为主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仅仅重视信息化环境及设施建设,忽略了文化建设的本质,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带动师生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立足于校园实际,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调研,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我们立足于利用信息化来丰富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来突出和发挥信息化在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层面上,引导和发挥学生在以信息化为主的文化建设载体中的主要作用,突出农村校园文化特色,来实现校园发展中精神建设与物质建设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二、研究意义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進力度,提倡在教育信息化的视角下,不断完善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质量,减少一些不文明的思想道德行为,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笔者本着为了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原则,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点,开展了系列研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生在学校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学到的知识;另一种是无意识学到的知识。

有意识学到的是通过专门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而无意识学到的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看、听、与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知识。可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引领学生和鼓舞学生,通过内在的力量来凝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精神,从而来影响更多的人。

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力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对改善当前校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价值观以及改变当前农村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适合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来提高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一)文献查阅法

我们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平台,查阅了大量与文化建设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参考文献,我们总结了许多文化建设的策略途径,为开展实践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对比法

我们选取不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来观察和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性效果,为我们展开阶段性总结提供了思路,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进行了及时的总结。

(三)测试法

为了试验我们课题研究的成效,在特定阶段针对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和思路进行了测试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四)数据分析法

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了大量数据,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提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信息,并安排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概括总结和详细研究。

四、研究思路

在课题开展前期,我们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以及目标,并整理出当前在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梳理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此外还查阅文献资料,概括提炼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

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反复推敲,多方验证,不断总结出经验,并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善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信息平台,加大了信息宣传平台的推广力度;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艺体活动,创造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同时,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问题及时反馈并改进。

在课题总结阶段,我们通过访谈、实验等形式来验收研究实效,撰写论文及课题报告。

五、具体措施

(一)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生态系统,其形成主要依赖于校园师生的组织、改造与维护。校园环境作为校容校貌的具体体现,体现出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很多教师和学生意识不到,却一直受着校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先要高度重视校园环境的打造,从方方面面来进行优化,比如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改善和创新过去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进去。此外,还要在课堂之外成立能够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学习群,让学生随时可以就学校的一些问题进行咨询。良好的校园环境,一部分来自教学环境的优化,还有一部分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打造,如增加绿色植物、文化活动器材、场地等。

(二)整合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是用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关系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以教育信息载体为核心的教育软件资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其中教育软件资源主要包括以多媒体素材、各类CAI课件、网络课程等为主的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以文献资料查阅和检索服务为主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以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主的各种工具类资源以及浩如烟海的Internet资源等。在调研过程中,要将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或者一些其他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来给师生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

(三)构建数字校园文化

数字校园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表层文化,比如学校的网站形象与风格、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二是深层文化,如参与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和管理人员的整体领导能力与素养;三是制度文化,如校园数字化构建过程中体现的结构、功能以及文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实质也是在探索数字校园文化。我们要结合学校的文化建设、物质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多方面的文化来强化校园的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用先进的技术水平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六、成果综述

(一)形成了深厚的科研氛围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自身教育信息化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的滞后性,也深刻体会到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的教研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员工也给我们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校领导和教師心中逐渐强化了科研兴校的意识。

(二)为我校的育人环境创设了良好氛围

教育信息化让我校的教学氛围与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开展文化墙等各种活动,还开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微信平台,建立了信息交流群,尤其是各个班级纷纷开设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思品课,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探索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农村学校校园建设的策略

立足于本校的文化建设实际,在外在形式上,加强了校园文化管理,优化和完善了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在建设内容上,更加贴合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有效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各种文化建设,建立了良好的学风,打造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阵地。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人生观引导,还要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来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和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还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但是,从整体来看,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很多情况下,研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开展,还有很多学生的家庭情况不一样,导致我们问卷结果数据会有误差。

参考文献:

[1]张晓云. 农村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2]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3]刘美函.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5-8.

[5]王荣珍,王兰爽,王少辉.农村贫困地区民办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未来与发展,2017,41(7):105-108.

[6]向光才,李杰.农村学校如何“抓”校园文化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225.

[7]杨进学.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6):54-55.

猜你喜欢

文化氛围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