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师生对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0-04-15李艳琴
摘 要:幼儿基本体操是结合了幼儿优美的造型、轻巧的器械以及徒手体操基本动作的一种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项目,其不仅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更能很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而幼师生作为将来的幼儿教师,应当拥有一定的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因此,本文就幼师生对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幼师生;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基本体操其实是一种很简单也很容易被普及的基本训练动作,但是其虽然简单,却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当中能够锻炼幼儿身体、发展幼儿身体机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基本体操不仅可以对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进行培养,还对幼儿身体形态和机能的生长发育有着促进作用,更是可以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节奏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动作美的感受力,从而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方位感的同时,让幼儿逐步养成坚持做早操的良好习惯,进而在增强幼儿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的情况下,提高幼儿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
一、 对幼师生基本体操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对体操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为了能够将学生对于基本体操学习和练习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首先就要先让学生观看幼儿基本体操比赛或表演视频,以此让学生对基本体操当中的不同类型、形式、风格、动作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操的魅力和锻炼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基本体操的兴趣和爱好。其次就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体操、韵律操等进行基本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在运动量适中的基本体操当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去理解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对体操的审美情趣。再者就是教师要利用摄像机录下学生所做的体操动作,以此让学生加强对体操动作的优美感受,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充满成功的喜悦感。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明白,在进行体操锻炼的时候不再只是伸伸胳膊、动动腿而已,而是在能够做好一套操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身体进行有效地锻炼,并能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舞蹈的训练,进而在促进学生对体操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有毅力、做事认真的意志品质的提升。
二、 将幼儿的基本体操素材进行丰富,为学生对基本体操的创编提供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习各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艺术性基本体操、礼仪操、花操、罐操、球操、椅子操、武术操以及模仿操等,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各种类型、风格、形式以及有趣味性、生动活泼的基本体操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对基本体操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训练椅子操时,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端正坐姿的培养外,还要对学生的入座、起座等进行培养。就像刚一坐下或起立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可以猛地坐下、腾地站起,而是要彬彬有礼地轻缓地坐下起立。通过在这样细小的地方来渗透进德育,可以有效的维护秩序。同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对基本动作以及一些基本术语的掌握程度,然后通过喊口令、调动队伍等方式来对学生指挥能力等进行加强。通过此种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形式多样的基本体操的了解和掌握,从而积累大量的幼儿基本体操的创编素材,为学生创编基本体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幼师生要掌握创编幼儿基本体操的原则和方法
在基本体操当中,其实包含了许多内容,像徒手操、模仿操、队列队形和轻器械体操等等都是,而这些基本体操内容又有着对象十分广泛、形式简便以及变化多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而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口令或者音乐,就可以对幼儿的体操锻炼进行指挥。由此看出,基本体操其实很容易被普及以及推广。因此,幼师生在对基本体操进行创编时,就要遵循“创编的内容要有锻炼身体的价值、符合幼儿身心与年龄特点、符合科学性以及体现创造性”等原则。
(一)创编的内容要有锻炼身体的价值
幼儿阶段能够对身体进行锻炼的方式其实并不是很多,而体操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幼儿基本体操的锻炼中,既可以以徒手来进行,也可以借助一些轻器械来完成。而让幼儿对基本体操进行训练,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幼儿的体质进行增强,进而来实现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中,幼儿的基本体操必须属于一般性体操的范畴,并带有大众化的普及型。基于此,幼师生在选择适合幼儿训练的基本体操时,就要选择那些规律性较强、活泼自然、具有教育意义以及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展的动作。
(二)创编必须符合幼儿身心与年龄特点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都非常迅速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幼儿都难免会有好动、好奇、爱模仿、爱表现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幼师生应当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结合进基本体操的创编中,并将节数、拍数、节奏、难度、活动量以及动作的幅度等方面加以变化。小班的幼儿,大都是3~4岁,比较爱模仿,因而在这个时期,应以模仿操为主,辅以徒手操,每套操4~6节,每节四四拍或二八拍,如:动物模仿操、徒手操、拍手操等。中班的幼儿大都是4~5岁,此时的幼儿协调能力和注意力有所提高,应以徒手操为主,辅以模仿操、轻器械操,每套操6~7节,每节二八拍,如:武术操、手铃操、可乐罐操等。大班的幼兒大都是5~6岁,拥有了一定的记忆和力量,比较喜欢节奏快、动感强的东西,此时应以轻器械操为主辅以模仿操、徒手操,每套操7~8节,每节四八拍,如:球操,花操、韵律操等。在对音乐进行选择时,教师要选择那些幼儿熟悉的、能够理解的、节奏明快的、与动作相呼应的歌曲或音乐,如:“喜羊羊”“铃儿响叮当”等。各种动作中,可适当配上儿歌或象声词,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在对幼儿进行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时,实现对幼儿的全面培养。
(三)创编要符合科学性
在对幼儿基本体操进行编排时,整套动作的运动量要符合幼儿的运动规律,一般运动量都是先小后大、先慢后快的由易到难。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体操往往都是先进行踏步运动,或者头部运动的,然后再进行整体的其他运动,通过此种方式来让安静状态的身体机能逐渐地向兴奋状态的身体机能进行转变。
创编的全套操节的动作,应由包括上肢、躯干、下肢以及其他不同部位的基本动作组成,在动作中更是要重视对称性和平衡性,要有规律的节拍,动作路线要直,以此将动作力度体现出来。创编幼儿体操的动作更是要将幼儿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和玩具渗透进去,并利用变化少、简单易做、模仿性强的动作来进行体操的创编。另外,幼师生还要将一些幼儿喜欢的欢快的动作结合进去,像点头、拍手和跳跃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在进行体操运动时更有兴趣;还可以将幼儿的动作变化规律进行掌握,以此来对肌肉工作强度以及动作难易程度等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改变,从而达到将运动量进行合理安排的目的。
(四)创编时应体现创造性
幼师生在编排基本体操时,不仅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不同的动作都结合进去,还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将一些编选内容进行改变和创造,以此来保证内容的丰富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将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的方向、不同部位的配合等进行改变和融合,以此来实现优美协调、新颖多变、具有锻炼实效和时代感动作的创编,从而达到练习者兴趣和锻炼效果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要给幼儿创造优雅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在充满快乐感的气氛中去学习,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让他们在快乐中求发展。
四、 重在实践,让学生勇于创编与表现,增长才干与能力
(一)让学生尝试改编幼儿基本体操
在基本体操的教学中,应当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多给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勇于尝试改编、创编中,创编出基本体操的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图解或视频自学体操,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组内成员所教的一节或两节操,并将这些操进行连贯操作,其次再对整套操中的不合理动作进行改编,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将本组改编后的体操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改编和展示结果进行统一的評讲。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分组讨论创编方案,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动笔写文字说明和图解”的课后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提升学生的改编能力、教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同时,达到为学生基本体操的创编提供基础条件的目的。
(二)通过评议和修改,提高能力
学生在创编完基本体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创编的基本体操配上音乐,并结合队形变换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每组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再进行修改和评议,并将最后的评议结果呈现给教师,教师最后再通过小组的评议以及自己的评价对学生创编的基本体操进行评定。学生还可以通过对音乐风格和情调的理解,将音乐融合到动作当中,以此来编排出一成套趣味性极强的基本体操。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指出不足,反复修改,以此来互相促进、互相鼓励,来提高自己对基本体操的表现力和创编能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师生对幼儿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对基本体操的兴趣,为学生基本体操的创编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要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制定好锻炼目的、内容和任务,并在符合幼儿身心与年龄特点的同时要符合科学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更要在学生的实际创编当中进行不断的评定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基本体操的创编的积极主动性,并在将学生的才干和能力进行提高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对体操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的提高,从而在提高幼师生基本体操创编能力的同时,为幼师生以后对基本体操的创编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红霞.浅谈幼师生基本体操创编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10):106-107.
[2]张淑红.如何培养幼师生创编幼儿基本体操的能力[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3):28.
作者简介:李艳琴,山西省大同市,山西省大同市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