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近生活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2020-04-15陶丹

新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术小学生活

陶丹

摘 要:美术课程对小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利用这一吸引力,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合理地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生活的背景当中感知美、发现美,促进其美术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知源于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们在美术创作和欣赏所表现出来的风格通常都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拉近美术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既有助地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的热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美术作品当中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阳光、积极、健康的成长。

一、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自然之美

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堂内,也不能局限于教材。将学生的思维关闭在教室和教材的小圈子里,学生所看到的只有课本上那为数不多的几幅美术作品,进行美术创作只能是凭空想象,很难实现美术创作水平的提高,那些枯燥无味的美术创作技巧逐渐地会让学生失去绘画的兴趣。

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释放学生的天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生活、感受自然的机会,让美好的生活、多彩的大自然激活他们的美术灵感。只有让他们感受到了树干的凹凸不平,才能理解教材中的插图里树干上那褶皱阴影的意蕴,才能打开他们思维的源泉,学会用画笔来描述自己看到的真实的美丽的世界,而不再是凭空捏造地画各种圖形。

对于那些高深的美术技巧,直接讲解实际上是难以让他们感受到其艺术力量的。如在“各式各样的帽子”部分,教材中对透视法的解释为“戴在头上的帽子左右两边的线条连接起来要能组成一个椭圆”,如果只是把这些说法读给学生听,他们感到不知所云。这时,如果教师戴上帽子让学生观察,他们会很快地理解并记忆深刻,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变得很高。

二、贴的生活,实现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配合,共同确定教学的主题,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趣味化的语言和方式来解读所学内容。这样做,既使学生复习了相关的知识,也会感受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一种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美术作品是与其心理变化相联系的。当发现学生的美术作品长期表现为痛苦或灰暗基调时,应该及进也学生沟通,找出其心理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感觉最为亲近、依赖程度最高的地方。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具重作用。家长对教学的态度与学生心灵的塑造具有较大的关联。学生放学回家,对待作业是否积极、家长是否会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等都是美术教学中应该考虑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家庭当中会放下所有的心理防备,这时可以更好地接近美术,这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如,在布艺、剪纸之类的手工课当中,学生需要成人看护下完成操作,这时家长的支持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在完成学校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支持学生的美术创作,这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极为有益。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的应用了美术教学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当前的时事热点,筛选出合理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引导其了解世界大事和社会大环境,从社会的大背景出发来感悟和体会所学的美术知识。如,可以结合世界环保日和世界和平日等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美术创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回归生活,实现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

小学美术教学是以简单的线条色彩作为基础的,其目的是教会学生基础的绘画技巧,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从生活的一草一木当中找到美术灵感。在学习美术技巧时,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回归最初的生活,尽量避免乏味的、高难度的讲解,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感知艺术的伟大,实现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

如,在三原色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颜色、列举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颜色等。学生在积极发表自己意见时,会变得情绪高涨,这时追问将红、黄、蓝叫做“三原色”的原因、“三原色”不同搭配组合各产生什么颜色等,学生就会形成深刻的记忆。当他们再次看到生活当中的绿草地时就会想到“绿色是蓝色和黄色混合所产生的颜色”的想法。美术教学回归生活,将会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世界,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都充满新奇,从小学会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来解读美术作品和美术技巧时,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偏向于国画技法,有的喜欢介绍素描和简笔画,但是保持事物的真实性,做好美术基础教学,避免学生过早接触抽象派艺术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贴近生活可以使小学美术课堂拥有更强的生命力,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贴近生活开展教学,一开始就还原美术的生活本色,这样才能打好美术学习的基石,让学生始终保持生活的激情和探索艺术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康雪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4(7):151.

[2]丁海华.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1):19-20.

[3]辜敏.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哲学追问[J].中国教育学刊,2017(S2):65-68.

猜你喜欢

美术小学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生活感悟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