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丹青无限,“教材”须待几许
2020-04-15何烽枫
何烽枫
摘 要:命制试题的能力是教师一项必备能力。因为浙派试题是以教材为核心的试题,所以原创试题用好教材十分重要。从事试题命制需要用好用足教材,这样才能让学生尝到颇具浙味的试题,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浙派试题;用好教材
命题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必备能力,但是这一项能力被我们一线教师长期忽略。平常历史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选用他人命制的模拟题或则高考真题,去检测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我们知道高考真题题目量有限,而且分省命题很多外省试题不太适合浙江省情;再看各地市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良莠难分,使得学生无法享受更多优质的好题,如何创制一些优质原创试题就成为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身原创试题的实践,在这里浅要谈一谈教材命题一些粗浅的想法,期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
一、命题应适度伸展教材的精要之言
教材中史实表述简约凝练,但如果有些内容教师不加以伸展,学生不知其概貌,历史理解就无法实现。我们命题的时候,可以将具体史料找出,让学生在试题中接触元典,回味精言。
例1:某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荀子的一句话“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此空格处应该是
A.法治 B.礼义
C.仁爱 D.有无 答案:B
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中提到“荀子对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但是对于荀子对礼讨论教材惜墨如金,所言不多。如果我们找到相关史料,不难发现荀子深入探讨了礼的起源与作用,礼起源于至圣先王为了平息人们无法满足私欲而展开残酷的斗争。这样的命题既注重基础也能兼顾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例2:关于先王之道的传承关系,儒家形成了道统说,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汤传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子,至于无穷。历史发展不仅受到天命与神的影响,也受到道统影响,下列思想家中其主张突破“道统”对于历史发展束缚的是
A.韩愈 B.朱熹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D
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中提及王夫之社会史观是人应该突破道统论的主宰,那么究竟什么是道统论,道统延续顺序有如何呢?道统论就是儒家先王之道的传承关系,最早由韩愈提出,道统论道传顺序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这一题也是基于教材扼要史实,寻找相应史料,这样命题能够让史实可信度提高,也适应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到史料出处去发现,让史料自身来发声。教材的编写者走的是从史料到史实史论的路,那么命题人应该反着走,倒逼历史教学必须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路子来,落实史料实证的素养。
二、命题应深入挖掘教材的言下之例
所谓“言下之例”是指史实或史论所隐藏的经典案例,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或解释史实或史论,从而达到“题到点释”的效果。
如必修一专题一内阁制“内阁权力地位提升”这一点教学中,很多模拟题用万历皇帝时期的张居正案例来考,张居正位居内阁首辅,还有他的“夺情事件”,从而说明内阁权力地位的上升。但是在史料搜寻中,笔者非常幸运遇到了《明史?王恕传》这一则史料,所以成就了这一题。
例3:《明史?王恕传》“弘治元年(1488年),言官劾两广总督宋旻、漕运总督丘鼐等三十七人,宜降黜,中多素有时望者。吉(刘吉-内阁大学士)竟取中旨允之,章不下吏部。恕(吏部尚书)以不得其职,拜疏乞去,不许。”有此可知
A.内阁位居六部之上,百司之首
B.阁权侵夺部权是政治黑暗的原因
C.内阁官员的地位权势有所提高
D.内阁与六部制衡机制越来越完善
答案:C
内阁大学士刘吉不经吏部同意擅自降黜37名地方官员,反映了阁权侵夺部权,内阁敢于侵夺六部权力正说明内阁权势日盛。这样经典灵动的案例不仅可以解释教材中的历史结论,还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历史的兴趣,起到寓教于乐作用。
如对于“三大改造”命题笔者曾看到这样案例先期估算民族企业的总价值,国家赎买,但是鉴于当时新中国政权刚建立不久无积蓄,所以按年息5厘,期限20年赎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个案例也算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经典案例,后来笔者通过专业性研读,发现了下面这则史例。
例4: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國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A.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B.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答案:B
陈云的“四马分肥”案例与支付年息案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同改造手段,一个是支付利息,一个是分红,时限都为20年。
真实而生动案例命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做题热情,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如果我们的命题能多采用这样通俗易懂的案例,历史学习与考试会少一些繁劳愁怨,多一份惬意质感!
三、命题应适当补充教材的未达之意
“未达之意”就是教材囿于篇幅而未表达或难以表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能从此处命题,既可以调动教师的研习教材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学生见识并解答学生的疑思。
我们现行的这一套教材编写有专家评价是“雾里看花迷人眼,难识庐山真面目”,简单地说就是晦涩难懂而且专业性强。笔者在教学过程碰到一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分封制时代周王室对诸侯国内政干不干预?”笔者为此进行专门的专业研读,搜到以下材料并以此命题。
例5:公元前817年,鲁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宣王欲立戏为太子,周朝大夫樊仲山父进谏劝阻,勿纳,王卒立之,是为鲁懿公。公元807年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杀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懿即位十一年,宣王伐鲁,诛伯御而立懿公弟称,是为孝公。有此可知
①鲁武公父子朝见周宣王是履行诸侯的义务
②周宣王干涉诸侯国内政事有违背祖训礼制
③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分封制不断瓦解
④宣王控制诸侯,巩固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周宣王与鲁武公案例就说明西周后期周王对于诸侯国内政的干预,其实周王对于分封诸侯国干预案例有很多,比如《礼记》就有记载“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说明封国的卿大夫是由周王任命的。其实西周统治分三个层次,一是王畿附近由周王直接控制这叫内服,再外一层靠近王畿或较远无方国存在周王室拿来分封,最外面就是一大批未纳入周文化体系的独立方国,《国语?郑语》就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北有卫狄……,西有虞虢……,东有曹滕……;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分封诸侯国只是在周部落与其他部落方国之间,起到一个缓冲保护作用,叫做“以藩屏周”。其实被周部落分封诸侯国在周王室强盛时候是牢牢被周王室控制的,但后世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周王室与周边分封国处于游离状态,而且之后诸侯国之间,方国之间,诸侯国与方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最终汇聚成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人物爱因斯坦一课中提及爱因斯坦等四人在一战反战宣言上签字,那么该反战宣言谁提出的?在当时有何意义?为此笔者钻进史料堆找到爱因斯坦签署《告欧洲人书》的内容,拟了一下这道题。
例6:1914年10月中旬柏林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克莱起草了《告欧洲人书》“目前正在蔓延开的战火是很难产生胜利者的,所有参加战争的国家很可能都将付出极高的代价。因此,一切国家里有教养的人都要尽力去争取这样一种和平条约,……我们希望这样公开声明我们的信念,会促进一个声势浩大的欧洲统一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如果那些已享有声望和权威的人也共同来呼吁……如果您跟我们一条心如果您也决心为欧洲的统一开创一个广泛的运动,那么就请您签上自己的名字吧。”有此可知
①爱因斯坦在该宣言上签字
②该宣言得到了多数德国科学家的支持
③欧洲联合的设想由来已久
④欧洲联合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此题通过将爱因斯坦签署反对一战协议史料呈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因斯坦能够在如此民族狂热的情形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大多数科学家保持沉默的情况下敢于签署这一反战宣言,可见其胸怀广阔,心怀全人类,这难道不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能简单等于民族主义,家国情怀中应该包含世界关怀,正如鲁迅所说:“不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一试题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多种素养融合的考察,借此引领考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暗合教材编写者想表达而未能表达出来的价值意蕴。
四、命题应坚决纠正教材的不当之处
对于教材的史料、史实、史论错误之处,教师有责任在证据充分前提下予以更正,通过试题形式呈现出来培育学生“在无疑处有疑”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例7: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周报?创刊号》刊载了(图必修一58页)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该漫画意在
A.反对国共内战,祈求国内和平
B.纪念抗战胜利,珍惜人类和平
C.拥护中共领导,反国民党专制
D.促成国共合作,共建联合政府
答案:B
必修一专题三《炮弹当花瓶,人世无战争》漫画,笔者在寻找史料出处发现,这一漫画是发表于1945年11月15号《周报》上,所以我们教材说反内战这一结论就有些武断了,因为抗战才刚刚结束内战还未开始,所以应该是纪念抗战胜利珍惜和平的漫画,因此笔者从此处命题,结果自己学校检测一下,大多数同学都错了,错误原因就是一味迷信教材,认为教材一切都对而忽略摆在面前史料。
探寻史实缘起的命题不仅符合历史学科本质,更贴合检测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实际,当然在这一过程也能凸显史由证来的学科核心能力。
例8: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9國签订《巴黎协定》规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速武装西德。1955年5月5日《巴黎协定》生效。这直接促成了
A.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的加剧
B.德法的和解与欧洲的经济联合
C.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D.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答案:D
必修一专题九在论述华约成立这样表述:“为了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被迫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教材这样论述给我们感觉华约针对北约的成立而成立,但其实这里忽略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过程。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约与1949年4月4日成立北约,时间上间隔了六年,反制措施怎么这么晚推出,不太可信?!这一题就是来纠正这一表述,真正使华约成立的原因是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联邦德国加入北约让苏联倍感紧张,所以主导了华约的建立。
例9: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演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世界各种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各国能够采用协商和平的解决办法,那也许可以避免战祸,但目前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该讲话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B.起源于美国对土耳其希腊的军事援助
C.不利于美苏战后盟友关系维持与发展
D.推动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理论实践
答案:C
我们一直认为冷战是美国方面单方面发动的,其实掌握大量史料之后不难发现冷战发生美苏双方都是有责任的。由于共同敌人消失,彼此意识形态敌视加剧所以有了冷战。这样的纠正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全面更客观的历史认识。
指出教材的错误或不当之处,不仅能够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而且还可以塑造有思想的学生,推助学生人格的圆融人性的向善。
现在很多专家在大力提倡一线老师从事原创命题,命制试题在注重试题难度、信度、效度与区分度的同时更应该充分用好用足教材。做到把书出成题,这样才能适应浙派试题的发球路数,打好打赢这一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