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思路

2020-04-15毕连福

祖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机制人文关怀

毕连福

摘要:现代教育管理理念在高校教育领域的深入影响,推进了高校管理机制优化改革的步伐,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标准与学生的个性化表现等因素,逐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和谐、积极的教育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高校改革管理机制面临的问题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目标的重要意义出发,对推进高校现代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进程的有效举措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理念   服务机制   人文关怀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开展新时期的高校管理机制改革,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主观积极性,更好地满足高校现代管理目标,还能对高校管理资源进行整合,依照学生的发展诉求,提供更人性化的教育指导,是高校建立现代教育体系、提升管理实效性的重要路径。

一、现阶段高校管理机制存在的漏洞

(一)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

高校属于培育高等人才的教育系统,主要是依照社会发展的需求方向,创设不同的教育规划目标,通过专业性的学科教育,为社会不同领域输送应用性人才。因此,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既需要将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等内容养作为管理需求,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等思想方面的发展状态。然而,当前阶段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行为管理上,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以标准化的管理规则为依据,约束学生的行为,教育引导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师生间的沟通渠道受限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与学生们的有效沟通、交流制度,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体系还不够成熟,高校多数情况中仅仅关注对教师们的管理与培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纪律的管理上,学生们就能得到相对较好的教育。此种教育环境中的学生自身多样的个性与学习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教师与学生群体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使得学生的教学表现与学习需求无法有效的传达给教师。与此相对应的,教师在制定教育管理规划与目标的过程中,更注重进度的统一,将完成教学任务作为首要条件,影响了实践教育管理的成效。

二、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原则的重要意义

(一)更好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诉求,激发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以人为本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个体的综合发展角度出发,将刚性要求与柔性管理融合起来,把管理重点放在为人服务上的管理要求。高校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一方面,可以通过有组织、系统性的管理机制,有效推进人性化管理目标的落实,尊重学生群体的主观发展意愿,并通过柔性管理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校园生活、学习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动态性的对管理制度中不符合规划目标的内容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机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高校的教育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等,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需要尽可能地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高校的组织结构由领导阶层、教职工以及学生群体组成,人不仅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客体,人的双重身份使得教育管理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高等学校是对所有渴望获得知识的人开展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也是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

(二)对高校建立现代教育管理机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高校受教育群体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高校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制定教育规划的过程中做到因势利导,应从以人为本的教育角度出发,逐步探索新时期建立现代管理机制的改革道路。现阶段,针对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高校人性缺失的管理问题得到了缓解。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情况仍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其本质原因在于,教育管理的长效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当前阶段,部份教育管理人员对以人为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尽管相关教育管理文件、制度中对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了阐释,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教育人员仍旧依照原有的管理机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标准化管理,使得长效改革整体目标的落实情况达不到预期标准。现阶段,高校在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对应的考核机制,加强规划改革方案的执行力,从根本上为高校管理机制的调整提供保障。

三、基于以人为本原则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一)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现代教育管理规划

首先,高校应合理平衡行政管理功能与学术功能之间的关系,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对学术研究、教育发展等相关项目的投入,逐步淡化原有官本位对高校管理结构、功能、形式的影响,强调专业化的教育工作,注重教师团队的管理与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在优化教育管理流程的同时,避免因为行政功能比重过高影响教育职能发挥问题的出现;其次,由专权管理过渡到民主管理。在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发挥民主性管理的优势,避免专权现象,保证管理机制改革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打造更民族、和谐的教育环境;第三,将被动管理形式转化为积极探究模式。管理分为被动接受型和激励型。激励属于更高级级别的管理方式,其取得的管理效果更好,同时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求也更高。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意愿,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在原有的被动接受型管理方式上融入激励型管理因素,逐步实现由被动接受型管理向激励型管理的过渡。

(二)建立多元化的管理服务机制

在传统高校管理机制中,主要是通过设定硬性规范指标,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进行约束。然而,现代高校学生由于学习环境、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对信息的接受与传播渠道被拓宽,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内容与运行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机制不仅需要通过制度对学生进行规范、约束,还应该建立起更便捷的沟通渠道,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的教育模式,高效、快捷、准确的处理学生反馈的问题,建立起多元化的管理教育服务机制,满足学生个性化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服务的质量,还应该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感。此外,还需要以新時期的管理机制为基础完善教育责任系统,激励并引导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对师生进行管理的同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功能。

(三)注重教师团体的师风建设,宣传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

1.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主体,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养。作为高校学生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课堂表现、职业品质、文化涵养与学识等会形成独特的人格標志,潜移默化的带来教育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保持言行一致,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专业能力,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学生群体的能力与表现都存在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而教师对于优等生与差生的态度不同,不仅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情况甚至会为学生留下长期负面影响。高校教师的职责包括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营造和谐、积极的教育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端正的发展观念。

2.确保教学评价机制的公平性

为提升高校对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效率,既需要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学校还应结合具体的发展战略与教育对象的发展诉求,设置公正、平等的评价机制。教育管理主导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正确的做出教育评价。不能因为学生个体的成绩、性格等固有标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主观性的判断,忽视学生行为表现背后的本质问题。除此之外,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剖析,更客观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沟通,言辞恳切,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桥梁,避免出现言行过激的批判教育,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结语

当前阶段,高校教育系统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作为制定教育管理目标的重要参考,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表现。为此,高校将以人为本作为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对教学机制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应立足于高校的长效发展规划以及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营造更积极、主动的教育氛围,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为高校学生的综合、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莉.探究高校教育管理中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的融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03).

[2]陈剑,胡春霞.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及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2018,(17):137-137.

[3]丁杰彬,李小玲.“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思考[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1):105.

[4]王蕊.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7).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猜你喜欢

服务机制人文关怀
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