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砥砺前行六十载,不变航天报国心

2020-04-15云兮

青春期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东方红一号孙家航天

文/云兮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获得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等称号的他,从1958 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就将60 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如今,为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他仍然在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孙家栋

太空奏响“东方红”

孙家栋于1929 年4 月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18 岁的时候,他从家乡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那时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现在看来,如果命运顺从了他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少了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偏巧,那时哈尔滨工业大学增设汽车专业,造汽车似乎比修大桥更有意思,他便转入了汽车系。然而在他还没碰上汽车时,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于是,孙家栋和另外29 名军人 被派往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留学7 年后,孙家栋带着“斯大林金质奖章”登上了归国的列车。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后,向中央建议,要发展我国的导弹事业。在他建议的基础上,中央决定由聂荣臻元帅挂帅,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孙家栋便被抽调进来。

留学期间的孙家栋

1958 年4 月,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震动世界。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令,在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的建议下,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启动了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于此,孙家栋迎来事业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钱学森亲自点将,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没有资料、经验、专家的情况下,研制“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的卫星,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当时,多颗外国卫星上天已成事实,时不我待,孙家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忘我的战斗中。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他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

1970 年4 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声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发射成功!通过广播,全国人民都可以听到从太空传来的《东方红》乐曲,声音铿锵有力、清晰悦耳。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 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那一年,孙家栋41 岁,他由此与卫星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举重若轻大智慧

“卫星发射是一项高风险工程,每次发射,不到卫星入轨的那一刻,谁都不敢说百分之百成功了,我也有过不少失利的教训。”在60 多年的航天经历中,最让他感到惊心动魄的“险情”有两次。1974 年,孙家栋带领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发射前出现意外。这次惨痛的经历,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飞了21秒之后,火箭爆炸了。在那样的冰天雪地中,大家真是含着眼泪,在地面搜索所有的残骸,整整捡了3 天。现场一片火海,他和同伴一点一点寻找碎片。最后发现,是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在发射的震动中断了。想到团队几百人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孙家栋一个人跑到房间大哭了一场。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在航天发射中,质量是第一位的,一个极细小的故障都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年轻时的孙家栋在工作

《人民日报》发表东方红二号试验通讯卫星的文章

1984 年4 月8 日,“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正当这颗卫星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时,地面测控站发现,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标。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要报废了,孙家栋沉思了几分钟,下达指令:“立即调整倾角5 度。”

这一指令原本需要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走程序已经来不及了。现场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 度”的字样要他签名,孙家栋毫不犹豫地签了字,“当时下达命令时手心冒汗了,但压力再大也得做决策,做总师就是做这个事的。”最终热失控问题解决了,卫星化险为夷。

1985 年10 月,当我国又将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后,时任航天工业部部长李绪鄂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个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中国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的亚洲一号卫星,准备让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落到了时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孙家栋肩上。孙家栋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卫星技术安全》和《卫星发射责任》两个协议备忘录,但双方对一些国际贸易问题存在较大分歧,并准备在一个月后举行第二次会谈,地点从北京移到了华盛顿。

谈判刚一开始,美方主动进攻,气势逼人。孙家栋带领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坚决反驳对方的“中国发射外星扰乱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观点。双方僵持不下,孙家栋抓住对方想在圣诞节前夕结束谈判的心理,制定了“拖延战术”,寸步不让。最终,美国人终于签署了协议。孙家栋深有感触地说:“国家强大了,这才是我们谈判成功最重要的砝码。”

且以深情共白首

在孙家栋院士取得各种辉煌的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他,那就是他的妻子魏素萍。

孙家栋夫妇合影

1959 年4 月5 日,孙家栋遇到了一生的伴侣。那天风和日丽,已连续奋战了几个月的同事们,在研究院组织下去颐和园游玩。半路上,孙家栋去战友家借相机,战友拿给他一张照片。战友的妻子说:“她是我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同学,如果合适,抓紧时间通信联络。”30 岁还未成家的孙家栋与姑娘的照片“相亲”也不是头一回了,但见照片上的人笑靥如花,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孙家栋难以忘怀。当天晚上,他就提笔写了一封信,“丘比特之箭”从北京飞向了哈尔滨。

爱上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100 多天的鸿雁传书,魏素萍被孙家栋的才华和人品所折服。她知道孙家栋是搞科研的,具体做什么工作,她却不知情。即便如此,她没有半分犹豫,和孙家栋第二次见面,就携手走入了婚姻,婚后魏素萍才领会到丈夫工作的忙碌。

当年仅38 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后,他连晚上也抽不出时间回去看看怀孕的妻子。这一年12 月8 日,魏素萍临产,孙家栋却忙得抽不开身。当阵痛袭来时,魏素萍渴望能握住丈夫的手,然而,直到女儿出生的第二天晚上,孙家栋才赶到,魏素萍的内心不免感到一丝委屈和遗憾。多年后,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中,魏素萍仍不知道那是丈夫的杰作。直到中国航天工业部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后,随着电视向全世界直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国外的卫星送上太空,与孙家栋生活了近30 年的魏素萍才知道丈夫是做什么的。

1994 年9 月,做了胆结石手术的魏素萍突发脑血栓,并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而这个时候,孙家栋也因为长时间主持卫星工作以及与美国航天代表团谈判而疲劳过度,被送到海军总医院。躺在医院里,孙家栋才想起询问妻子手术的情况,得知妻子已经偏瘫,经他再三要求,医院才协调两人住进同一个医院治疗。

孙家栋(左一)与同事交流探讨

孙家栋终于有了补偿妻子的好机会。每天早晨,孙家栋搀扶着行动不便的妻子在疗养院的林荫小道上散步,一边走一边和妻子说话。出院后,为了让魏素萍的四肢恢复正常功能,孙家栋只要有空都会挽扶着她到外面散步,每天都给她做按摩,说笑话逗她开心,还抽空查找了大量关于脑血栓后遗症方面的资料。他经常鼓励老伴说:“素萍,你这算是很轻的后遗症,只要每天保持心情愉快,坚持锻炼,很快就会完全恢复!”阳光雨露般的关怀温暖了魏素萍的心,一年后,魏素萍竟奇迹般地康复了。

2007 年10 月24 日,长征三号甲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腾空而起直刺苍穹。看着电视直播的魏素萍止不住地流泪。当孙家栋清瘦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魏素萍忍不住伸出手抚摸屏幕上丈夫的脸,喃喃着:“老伴,这样的一辈子,值!”这对聚少离多的夫妻,用一生的相思将牺牲和奉献刻在了50 多年的流金岁月里。

孙家栋夫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如今,由孙家栋担任总师的一项项航天工程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坐标:风云气象卫星正在为世界气候研究提供数据,北斗导航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也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征程……但对于孙家栋来说,自己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他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报国之志投身于航天大军,始终不渝地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

孙家栋谦虚低调,从不居功自傲,视自己“仅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他总是说,是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他曾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他“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他颁奖。

“生在中国这片热土,有幸从事航天事业,这种成就感一生都忘不了。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我们一定要紧跟党中央,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说到这里,他习惯性地眯起眼睛,从容而淡定。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至今的全部过程,阅读他的一生,如同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他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息的人生,感动中国,催人奋进。

猜你喜欢

东方红一号孙家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天记
如此文章应该摘得更详细些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如何用相机拍摄东方红一号卫星
逐梦航天日
鸟巢大作战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