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2020-04-15纪兰

大陆桥视野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新村村官

文 / 纪兰

一、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是国家和各地区的经济扶持重点。相较于经济发达、生活方便的城市地区,中国农村地点分散、资源稀缺,很难实现与城市的同步发展。基于广阔的农村面积以及稀缺的农村人才,国家多年来实施的是粗放扶贫政策,即针对广大农村的普遍生活困境,提供适用于绝大多数农村的扶贫政策。我国实施粗放扶贫政策多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中国农村的贫困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农村地区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4%。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9538万人,其中有57661万人居住在农村,农村居民占比为41.32%。2018年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约为14617元/年,月均可支配收入为1218元/年,这个数值达到了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可以保证多数农民宽裕生活的。

然而,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后续的扶贫工作难度逐渐加大,原有的粗放扶贫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农村平台。基于此,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内容已经转变成带领大部分农民致富,识别小部分顽固贫困户,助其脱贫,全体农户共同走向致富路,其中的工作难点是顽固贫困户脱贫。

二、精准扶贫的提出及其对农村人才资源的要求

粗放扶贫政策之下依然存在的贫困人口是农村根深蒂固的贫困户,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工作者需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情况,将居民区分为生活宽裕可以自立与需要政府提供精准扶贫两大阵营。与此相应,农村的工作内容具体演变成两点:一是为所有居民提供基本农村政务服务,二是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农户贫困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案。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

自2013年开始国家逐渐转换扶贫工作方式,由粗放扶贫转变成精准扶贫,即从具体农户的贫困现状出发,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014年精准扶贫被进一步分解为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精准扶贫工作在中国多地的实施效果良好,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农村工作创举。

(二)农村人才的界定

农村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当前中国农村主要有以下几种人才:

表1 当前农村人才类型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才的胜任素质模型

胜任素质模型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

表2 农村人才的胜任素质模型

三、基于精准扶贫背景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按照2019年的中国农村人口生活现状、农村人才的分布特点以及村干岗位的胜任要求,结合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提出了新型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模式:

(一)设计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目标

我国农村建设事业需要人才的加入,然而,农村的生活条件成了阻挡人才的一道天然屏障,不仅外地的人才很难加盟,本地的有限人才还在不断流失,这些构成了农村人才的发展现状。基于此,本文认为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人才开发目标主要有以下四点:

1.具备熟练的农村政务技能,能很好地为村民提供基本政务服务。

2.培养走村入户的走动式工作模式,精准识别贫困农户以及贫困源。

3.带领村民创建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

4.创造因地制宜的创业和就业平台,吸引各种人才返乡发展,丰富农村人才环境。

(二)设计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计划内容

1.农村人才开发主体。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的总原则是:上级指导定方向,互相帮扶做细节。在该原则指导下,下面对各类农村人才的培养主体做了如下设计:

(1)当地村干:由上级村干担任导师,在工作中进行起点性质的指导;返乡新村干、大学生村官与第一书记在与其日常共事的过程中传递新鲜理念,更新其知识储备。

(2)返乡新村干:返乡新村干与大学生村官以及第一书记的主要区别是,其任期较长,对返乡新村干来说,农村是一个正式的职业平台。在此背景下,返乡新村干和当地村干在日常工作的各处细节都是商量、协商的关系,与当地村干接受共同的上级指导。

(3)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接受所在市县组织部的直接领导,其日常工作方向的管理主体是市县组织部的领导,其次是所在村镇的直接工作领导。

(4)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是从高层岗位调到地方,援助地方建设的政府官员。第一书记在原单位保留职位,其地方性质的挂职安排也来自原单位,因此,第一书记以接受原单位的领导为主,其具体能力的缺口与弥补也有原单位和挂职单位协商确定,因此,第一书记在人才培养方案下主要接受原单位和挂职的地方单位指导。

2.人才开发客体。此次人才开发方案的实施目的是,更好地贯彻精准扶贫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基于此,人才培养的客体由在职村官以及村官发展梯队里的潜在村官构成。在职村官分别是当地村干、返乡新村干、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潜在村官范围较广,难以准确界定。从人数比例上看,当地村干是农村人才的主体,然后依次是大学生村官、返乡新村干和第一书记。这四种人才是各地农村的建设主体,不可或缺,都属于农村人才的培养对象。

3.人才开发内容。结合开发目的,此次人才开发内容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个内容是基本农村政务培训,引入先进工作理念,实行新型农村政务工作模式;第二个内容是顽固贫困户的贫困源识别方法和方式;第三个内容是如何因地制宜,依托乡村地理条件设计脱贫致富的路径。

表3 采用柯氏模型评估农村人才的开发成效

4.人才开发的方式。按照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多年的研究经验,成人更倾向于在实践中获得进步,因此,本文提出无领导小组与案例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来实践精准扶贫人才的开发方案。

5.人才开发计划的效果评估。结合人才开发方案的具体内容,本文使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来评估开发计划的实施效果。具体评估方式如表3。

四、结束语

国家的精准扶贫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攻克粗放扶贫政策下依然存在的贫困农户,笔者立足精准扶贫背景,提出了新型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农村人才的培养主体、培养客体、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笔者致力于提高村官管理水平与扶贫成效,促进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新村村官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唱村官
吹泡泡
放风筝
个性“村官”都特立独行?——不,他们有诸多相同品质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我国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研究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
人才资源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