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情绪识别性别差异的行为实验

2020-04-15翟含笑历飞飞江苏省心理与认知科学大数据重点建设实验室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正确率面孔效应

■翟含笑 历飞飞 王 璇/1. 江苏省心理与认知科学大数据重点建设实验室;2.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一、前言

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在生活中的影响。情绪是综合了人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状态,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绪识别作为一种基本的情绪能力,对于识别他人的情绪以及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预测他人的行为,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开始转向情绪认知与其脑机制的研究,尤其是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及其潜在的神经基础;情绪刺激作为内因,对人的认知以及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情绪识别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情绪识别能力,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生活中大家会对女性用更加“情绪化”的形容词来描述,目前也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情绪识别方面男女有显著差异:女性在三岁的时候就比男性有更好的识别情绪能力。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是否也存在情绪识别的性别差异?研究借鉴了艾克曼与兰格的情绪分类,在愉快到不愉快上选取了三个程度的情绪,包括高兴、中性(平静)以及悲伤,通过一系列的情绪图片激发被试的情绪,被试通过主观体验到的情绪对图片进行辨别,并从行为测量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在情绪识别的性别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预实验

预实验中共有39张图片,分别为9张情境图片,30张人脸面孔。预实验的图片刺激项选自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CFAPS)和中国情绪材料情感图片系统(CAPS),预实验中所有面孔图片的认同指标均大于0.60,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正式实验

1、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17名右利手大学生,男生8名,女生9名。被试均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为右利手,身体较为健康,无脑部损伤史和神经系统疾病。

2、材料

本研究刺激材料分为两部分,包括面孔图片与情境图片。面孔图片内容选自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CFAPS),本系统所有面孔图片的认同指标均大于0.60。情境图片内容全部选自中国情绪材料情感图片系统(CAPS)。本系统所有情境图片在每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都很高,具有较好的情绪唤起效果和实用性。另外在对图片测评时所选样本对性别做了平衡处理,男女比例≈1:1,平均年龄=22。 本研究分别从CFAPS与CAPS中筛选出90张图片作为研究材料,共计180张图片。反应规则提示符为黑色“+”。

3、实验程序

实验共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练习部分和正式实验部分。练习有1个Block,正式实验部分有6个Block(面孔3个,情境图片3个)。在正式实验中,每个Block包含3种按键反应(高兴的或积极的“4”,悲伤的或消极的“6”;中性的“5”),每种任务包含 30张图片刺激,刺激图片随机出现各一次。整个正式实验共计包含180个项目。刺激项目均呈现在白色背景21寸纯平彩色电脑显示器中央,呈现序列及时间设置为:首先是呈现图片刺激项目1500ms,被试的反应时若小于1500ms可通过自行按任意键进入下一个项目,否则便该项回答不计入实验结果。

4、行为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每次实验结束后使用E—Prime软件导出被试的行为数据,随后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男、女被试在面孔情绪识别(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图片情绪识别(积极图片、中性图片、消极图片)任务上的差异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三、结果

17名被试在面孔情绪识别和图片情绪识别两种任务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见表1,被试的面孔情绪识别能力优于图片情绪识别能力,具体表现为被试对图片的情绪识别所用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

表1 实验数据结果表(平均值)

对反应时、正确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对情绪识别的反应时,性别主效应、图片性质主效应以及两者交互作用都不显著(p>0.05)。正确率方面,图片性质主效应显著,F(1,16)=22.024,p=0.014<0.05,而性别主效应及性别与图片性质的交互作用皆不显著(p>0.05)。

四、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面孔情绪识别和情境图片情绪识别两种任务下,被试的正确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在面孔情绪识别的能力高于情境图片识别的能力,这可能由于人们对于面孔熟悉、接触较多。有研究也曾表明理解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中产生共情的重要条件,鉴于人们先天性就存在这种鉴别能力,对于面孔情绪识别优于一些远离日常生活的图片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能情境图片对于被试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对反应时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和图片性质的主效应以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可能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对情绪识别准确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情绪的理解和识别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差异不明显。但行为数据差异不显著是否能够说明男女生大学生在识别情绪所需要时间方面差异不显著,亦或是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行为数据没有体现出来?对于这一结果可以通过脑电实验进一步进行验证。

五、结论

结果表明:(1)正确率方面,情绪识别图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而性别的主效应及性别与情绪识别中不同图片类型的交互作用皆不显著。(2)反应时。情绪识别时,性别的主效应以及图片类型的主效应和它们之间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即情绪识别时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具体情境的理解。

猜你喜欢

正确率面孔效应
本期面孔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生意
生意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