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海深处藏真迹——谈《平茶寮碑》

2020-04-14蒋懿

收藏与投资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赣南王阳明

蒋懿

摘要:漫漫历史长河里,心学圣人王阳明在赣南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一串串厚重且睿智的脚印。自明朝正德十一年九月受任为南赣巡抚起,他与赣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赣州崇义县一块壁立巨大的岩石上,刻有一碑,名为《平茶寮碑》。碑文为王阳明手书,此碑系明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平定以谢志珊为首的流民起义军后所刻。石碑见证和记录了它脚下土地由乱到治的经过,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从碑文分析、历史背景探讨《平茶寮碑》对赣州地区的历史意义,以茶寮碑为线索寻觅王阳明在赣州土地上的踪迹。

关键词:王阳明;赣南;《平茶寮碑》

在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的齐云山村,葱葱郁郁的林海间,有一处险要山夷,名曰“茶寮”。一块高八米四、宽约四米的巨石屹立在此(图1),该石岩壁上刻着王阳明的真迹,名为《平茶寮碑》[1]。

此碑为明代大儒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在江西赣州地区平定地方武装起义纪念之用。平茶寮碑正面楷书阴刻碑文十七行共三百一十八字(图2)。碑文中记录了王阳明亲督八府一州官兵大破横水、攻桶冈,最后于上章的西山界全歼农民起义军的史实。碑体左侧有大楷石刻“纪功岩”三字(图3),碑体右侧石刻有王阳明两篇草书诗文,三处均为王阳明书法真迹。五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品味碑文字体时,仍可感受其深厚的书法功底,笔力与其人一致,老辣苍劲。

我们根据史料来回顾这段五百年前发生在此地平乱除匪的历史,从崇义县思顺乡这一地名为切入点,“崇义”二字包含“崇德尚义”之意,“思顺”二字其包含高度的政治性—人心思顺。由此可见,这块土地见证了当年从平乱到安治的发展过程。

明王朝中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决疣溃痈,社会阶级矛盾激化,赋税徭役沉重,两座“大山”压在人民背上,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在江西、广东、湖南边界地区兴起。其中有两股势力较大的农民武装,一是横水左溪的谢志珊,另一个是桶冈的蓝天凤[3]。二人实力强劲,自称为“征南王”,盘踞在赣州崇义境内横水、桶冈一带,在此扎营,厉兵秣马,数年间,这支叛乱部队已扩展到万人,雄霸一方。他们屡屡骚扰侵袭官府,让当地官员夜不能寐。这支队伍凭借着奇崖峭壁、山林密布的天险占据优势,整体来看易守难攻。

农民起义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入千里之外的京城,“山贼”为祸一方,当地官民人心惶惶,朝廷命湘粤赣三省会兵征剿,但“山贼”狡诈,征剿官兵屡屡受挫,成为明武宗的一大心患。为了除此“心患”,朝中讨论之后想到的人选是平乱经验丰富、战功显赫的王阳明。正德十二年十二月,身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奉命出任南赣巡抚,远赴江西担起“灭贼”重任[2]。

时年正月,到任江西赣州,此时赣州府局势不容乐观,上任官员病不到岗,积压待处理事件繁多。三省官兵屯兵时间已久,士气低下、伤兵满营,上千匪徒仍然不停地进攻赣州府属县[3]。王阳明临危受命,不得不强打起十二分精神,冷静处理。他一方面摸清局势,探查赣南地区地势地貌,另一方面挑选精兵进行特殊训练,积极备战。

此次“贼乱”多在山林险峻处安营扎寨,且人数众多,武器装备优良,相传横水左溪之贼首谢志珊的队伍还装备了名为“吕公车”的重型攻城利器,先前三省征剿官兵已吃过苦头,这股贼寇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王阳明不敢掉以轻心,表面上他不为所动,波澜不惊,实际则暗中谋划,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采用“心理战术”,对山贼内部人员进行劝降,也就是常说的策反。其次,使出杀手锏—“十家牌法”,就是保甲连坐制度。之前官兵不辞劳苦,多次深入山林对贼寇进行围剿,结果却每每悻悻而归。匪贼盘踞山林之中,久剿不尽,春风吹又来是何原因?其根本在于当时世态炎凉,在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大环境下,当地部分百姓早与山上匪贼串通一气,山下民众经常向山中匪贼通风报信。山上山下已建立密切的情报交流,以至于官兵还未出动,匪贼就早早收到情报,溜之大吉,与官军打起了游击战。为了隔断民和匪的勾结,王阳明实施了“十家牌法”。

所謂“十牌家法”,指十个家庭编排成一个组(牌),在纸牌上详细记录好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个人信息,包括籍贯、年龄、职业等。每家进行轮流值班,值班家庭要负责对照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对各个家庭人口进行检查。若发现可疑者,必须立刻上报官府。如有隐瞒,十家并罚处理。此方法效果显著,直接切断了山下民众对匪贼的情报及物资供给。

九月,王阳明收到圣上旨意,批准其所奏“申明赏罚事理,便宜行事,期于成功,不限以时,相机攻剿”,改授王阳明提督军务,赠给符牌运用[4]。自此,王阳明可调用邻省民政及军事力量,依据自己想法“便宜行事”,为剿匪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十月初九,王阳明以符牌调配周边三省精锐部队共一万二千余人。部队人员自上而下分配给知府、知县等军政负责人,由他们直接指挥,兵分七路,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形成大包围圈,一步步向“征南王”的大本营横水、左溪逼近。部队行进中扫荡各关隘口小据点,逐步缩小包围,直到与王阳明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联合正面进攻横水、左溪主巢[5]。战斗如火如荼,直到傍晚天色渐暗,王阳明事先安排的小股精锐作战部队沿悬崖绝壁从后方攀岩直入主巢,突袭大本营。此时“征南王”腹背受敌,巢内大乱,山贼溃败。在强大的攻势下配合之前的两大措施—心理策反和“十家牌法”,本就人心涣散的山贼更加不堪一击,大肆逃往桶冈方向,官兵士气高涨,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十一月初又在桶冈、西山界进行了一场两天两夜的决战,决战的结果是,大部分山贼受伤被俘,唯有小股残余势力向湖南桂东方向逃窜。个性谨慎、行事周密的王阳明早已在桂东周密布防好四千湖兵。十一月十五日,在湖南上章(现桂东县普乐乡)将“山贼”全部剿灭。至此,“征南王”一伙贼寇全军覆没,王阳明带胜利之师凯旋而归。

碑上文字清晰记载了这一完整过程,王阳明十月至十一月,攻破横水、横冈两个贼寇主要据点,前后耗时一个月,征调部队一万余人,攻陷八十四处大小据点,消灭两千多余人,俘虏三千六百人,进行思想教育后释放不得已落草为寇者共近千人。这场战役为王阳明本就战功显赫的履历,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硝烟散尽,王阳明环顾着四周,虽然大获全胜,但心中却无一丝喜悦,满目疮痍的战场上死伤无数,战后地方民生的恢复刻不容缓。“兵惟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乃碑文之精髓,此句展现了王阳明作为一位儒生,一位读书人,一位有家国情怀的“士”,他思想中“仁”的一面,也警示了世人—兵器为不祥之器,不得已不用。他的思想里一以贯之的是:平乱之事动武用兵仅是权宜之计,只是“治标”,“武治”效果看似强硬,但不能长治久安。可见此时的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德治”去教化民众泽被后世,以达到“治本”的效果。如碑上文字记载:“释其胁从千有余众,归流亡,使复业。度地居民,凿山开道,以夷险阻。”可见王阳明以实际行动宽释了在不得已情况下落草为寇的平民,不但恢复他们自由,还为他们凿山修路解决交通问题,力图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句是王阳明先生的口头禅,也是心学名言,并记录在他的书中,可见这段剿匪经历也使他深有感触。所谓“心中贼”指的是人心欲望。“山中贼”良计强兵可解,这“心中贼”,看似无形却隐匿于心,横行于方寸之间,“心中贼”如何破?王阳明告诫世人要加强自身修行,勿被心中欲望遮蔽良知,修炼内心,遵循良知。唯有“致良知”,在日常为人处世中,时刻用良知考量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危害他人,不被私欲支配,磨砺内心,在长期的“练心”中才能走上人间正道。

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初,完成善后工作的王阳明在最为险要的茶寮关隘的路边选择一处高耸屹立的大石,刻下纪功文字,这便是本文中提及的《平茶寮碑》。随后王阳明打算奏请朝廷,平定谢志珊、蓝天凤叛乱后,整合上犹、南康、大余三县土地,在以往其盘踞的“横水”,建立一新县名为“崇义”,寓意“崇尚礼义”[6]。《平茶寮碑》虽然深藏林海,但这股由王阳明先生流传下来的“气”跟碑中文字一样,千古不消。

蒋 懿

1998年生,男,汉族,赣南师范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鉴赏研究与修复。

參考文献

[1]周建华.茶寮碑记[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04):34-36.

[2]缪春风,朱小莲.历代御史碑刻之四王阳明[EB/OL].(2018-05-27)[2020-11-10]. http://www.ccdi.gov.cn/toutiao/201805/t20180524_172508.html.

[3]杨小凤.王阳明在赣南的教化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4]曾雷.王阳明与《平茶寮碑》[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7-24(06).

[5]龚文瑞.王阳明南赣纪事[N].赣南日报,2014-8-29(A06).

[6]徐影.王阳明平定横水、左溪、桶冈匪乱建立崇义县始末[C].赣州: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2017.

猜你喜欢

赣南王阳明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真正心平气和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王阳明龙场悟道
国画作品《四季》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辨识赣南脐橙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