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2020-04-14李金霞
李金霞
摘 要:面对抽象的数学,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数学故事、数学历史、数学美等渗透数学文化,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基于此,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了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旨在探讨数学文化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下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数学文化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期能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课堂渗透,教学实践
引言
数学不仅是数字记录的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更是从数学精神延续到现实世界的一种文化感知。对数学文化的学习,相当于将数学研究问题的价值、作用、意义传授于学生。
一、数学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数学文化可理解为生长于数学知识之上的数学观念系统,包括数学精神、数学观念与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美、数学史料、情感态度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我国学者王梓坤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总结了数学的作用之一,是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他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概括来说,数学文化的主要作用如下。第一,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文化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融合,可寓教于乐,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第二,推动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数学学习不是填鸭式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对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最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这点来说,数学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主旨一脉相承,数学文化的传承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入。第三,为其他学科发展奠定基础。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数学文化的发展可对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涵
(1)教材中有些内容目标定位为了解层次,只需要让学生了解基本内容即可。如二年级下册“古代货币的丰富种类”“几何学和欧几原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等等。(2)教材中有些数学文化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必须要让学生理解。对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比如,在教学“分数、小数的产生”时,教师能根据书中的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是如何产生的,在“年月日”的教學中,如何判断平闰年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提供的资料利用微课创设情境,从而加深对“四年一闰”的理解。再比如,教材中“哥德巴赫的猜想”可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3)有的数学文化知识需要学生学会应用。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内容会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如认识“千分数”“万分数”“抽屉原理”等教学内容应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融会贯通进行应用。
三、渗透数学文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
(一)结合教材,挖掘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数学文化元素。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教材之中,能够全面的探寻其教材内的数学文化,来将数学知识、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数学教学趣味性十足。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与教学文化相融合,突出这方面的知识。“一天周公与商高见了面,周公虚心的向商高请教:“伏羲是如何确定天球的度数呢?天无法用梯子攀登,地也不能用尺子来测量,所得出的数字从何而来呢?”商高答:圆与方是数之艺术起点,圆源于方,方源于矩,矩则源于99乘法表。将矩平放在地方,借助绳子设计出平直和方形的工程,在将矩竖立后,来测量高度。倒立的矩可以测量深浅,而平方的矩则可用测出距离。让矩旋转,就能转变出圆形,将多个矩合结合在一起,就能逐渐演变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老师可以尝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一起交流讨论,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楚的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人类的文化与智慧,还强化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增强。
(二)通过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探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落实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互动参与、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乐趣,并了解其背后蕴含的数学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知识小竞赛,让学生在准备、参与中自主完成对数学文化的探究,再如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漫游数学迷宫、猜字谜、拼七巧板、玩数学扑克等活动中,开动脑筋,亲自动手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并在竞争的驱动下思考、探索数学文化,感受数学学科的文化魅力。
(三)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数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一些计算规则和改变技巧,学生应该更多地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应用数学知识等,而且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大教学内容,例如,他们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些教科书、数学故事等中缺乏的数学知识,以便他们能够学会一些精彩的想法、数学文化中的目标,从而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目前小学数学教材的每本书都有许多"你知道"的版本,反映了数学文化的各个方面。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这儿做跳板,有教材,梳理教材,扩大教学内容。
结束语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充分介绍数学文化的要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和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将数学文化纳入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识字率,丰富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海朋,朱美玲.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彰显数学文化[J].学周刊,2018(25):73-74.
[2] 付玲玲.试论数学文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09):147-148.
[3] 王佩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2):143.
[4] 梁宇.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