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2020-04-14罗小萍

读天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有效性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实际教学任务中,不仅是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学生在小学所学到的知识、习惯和思想对以后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日夜与小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原本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除了管理班级,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有效性

一、 引言

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试卷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质。这导致大多数小学课堂缺乏道德教育,这很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提高和未来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二、 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有人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接受道德教育,在小学实施道德教育还为时过早。他们形成这种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深刻理解道德教育的内涵。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尤其是在小学。老师应该受到学生的尊重。因此,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的目标。因此,道德教育将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德育实际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程,它要求教育者做出详细的规划和精确的组织。然后,在微妙的影响下,学生被允许根据老师的意见思考,从而产生一些想法和对整个社会的理解。达到这个目标后,他们会下意识地接受全社会设定的一些道德标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有健康的思想,能够顺应整个社会的客观要求,与学生形成相关的素质,从而学习德育。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了非常健康的世界观,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大有帮助,也是防止他们误入歧途的根本途径。德育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上。它还可以解释学生在学习进行道德教育时,最初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收到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三、 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消极的思想,如急功近利、浮躁的社会心态等,或多或少影响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些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道德教育有很多误解,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拉硬封面、贴标签和喊一些道德口号。一些老师认为道德教育是一个无法评估的隐藏的东西。从效用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这门学科丰富的人文和道德资源视而不见,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所忽视。现阶段,普遍家庭条件都有所提升,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一些长期被宠坏的独生子女其自理能力和适应挫折和新环境心理的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低下,遇到事情往往无法更好的进行解决,这也从不同层面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得德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德育教育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四、 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特征展开教育,并且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公平公正的态度,许多教师会用不同的眼光对待不同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成绩优秀或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冷眼对待落后或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公平地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维、爱好、理解、记忆和应用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创新德育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简单多变。这就要求教育根据自身特点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工作不仅要细心,还要耐心,细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状况与个人爱好等,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如今,学生思维敏捷,信息接收迅速,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例如,要在生活中体现学生的教学方法,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道德教育的發展,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应该用来生动地展示抽象和不可理解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主体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只有在没有老师无条件的爱和尊重学生支持的情况下才能被称为技能,而不能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发挥任何作用。然而,这是教师实施主体性德育时最被忽视的一点。教师经常抱怨各种问题,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诸如仪表端庄、知识丰富、工作作风严谨、专业精神和高尚品格等因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态度对于德育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只有在爱中,学生才能学会爱、尊重和真诚。

(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这里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这些都会对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具体来说,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主要方式实现。首先,向学生传递一定思想道德信息,其中一些积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道德情感等。在学校德育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次,在当今社会中,优越的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学习目的,从而促进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形成。总之,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应该从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角度出发,不仅要从道德教育活动的具体要素的角度出发,还要用系统的思维方法从多个层面分析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的教育当中德育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多数教育者应该首先应该分析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增强小学教育当中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小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与提升,使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邓雪英.对提高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职业时空,2012(8):66-68.

[2]简跃虹.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55).

作者简介:

罗小萍,广东省湛江市,湛江市第二十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