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策探究
2020-04-14刘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最好的阶段,数学学科作为重点学习科目,要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数学是一门思考的学科,是锻炼逻辑思维的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把“基本思想”作为“四基”之一这就明确了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出有数学的思想,因为数学是理科的根基。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学科。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无论何时,数学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将数学进行灌输式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见识更多的题,从而在考试中得个漂亮的分数,这种方式都是极端错误的。只会让学生成为考场上的优等生,生活中的差等生。
一、 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正确规划教学计划,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进行数学教学中,通过某个题,尤其是学生不会的题,首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进而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再思考、再引导,等到做出这道题的时候,学生已经进行了太多的思考(无论其中的思考方向及内容正确与否),当然已经对思维的养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后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答。
当过程中学生有某个新的思考方向的时候,也不必拘泥于这道题的本身,最好沿着他的思考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与思考,或许对,或许错,不论怎样,都可以适度进行思维上的表扬,使学生从中得到极大的成就感,不知不觉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次就是数学是一个步骤先后要求非常高的内容,而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经常跳过一些基本步骤,最后错题了。数学做题的核心就是步骤,最开始要求学生不断做题。后来,我们平常生活中就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这种礼节的练习,并告诉他数学也是这样要求,每一步都要用心去做好。
不动脑筋思考的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学习积极性不高,过分依赖于老师的提示。②学习基础较差,对于一些问题无法独立完成。③比较浮躁,凭感觉和经验做题,没有足够的耐心审清题目。有如下措施:
1. 对于第一种学生,教师不能有问必答,鼓励和要求他们自己动脑思考问题,老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鼓励他自己思考,然后,如果能想出答案给小奖励,每天增加独立思考的题目,逐步养成习惯。
2. 对于第二种学生,老师要有耐心,把问题细化,直白通俗化,循序渐进带动学生思考,和他一起找出问题的答案,并鼓励他肯定他的学习能力。
3. 对于第三种学生,老师应该先让他静下心来,把平时因浮躁而犯的错误进行归类总结。让他明确,自己是很聪明的,只是总在这种不认真审题上吃亏,是非常不值的。
很多家长都会感叹,怎么学生一做数学题就不愿意动脑筋?其实,这并不是学生上小学后才这样。现在的学生都是陪看宝贝,家里的老人,父母认为把最好的给学生,就是爱学生。可是殊不知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对于一年级小朋友,尽可能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融入数学思维,给学生举简单而形象的例子,并且加入游戏要素,培养兴趣。
二、 思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一个问题进行论证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不能自圆其说,或者说这个事情拿不准的时候,他就会去请教家长,这时他就是在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将伴随人的一生。如果学生从小就开始锻炼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到他十七八岁时就不会逆反。因为他学会了沟通、独立思考,通过沟通,产生双方观点的碰撞,这样他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过渡,不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我觉得应该把学习融入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其他学习我觉得也一样。要让他在生活,游戏中学会数学。找更有趣的游戏方法去学,也不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和学习产生厌学的情绪。
另一种现象是学生的思维是具体思维,而数学实际是高度的抽象思维,要想把数学学好,需要的是用形象的方式把数学的逻辑和联系梳理清楚。如果做到这一点就能把数学题解答正确,而且学生们数学思维就是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所以关键点要教学生用形象的画图表达数学的逻辑。
在我的身边曾经有这样两个案例:一个学生从小父母关心比较少,学生更多的时候是和奶奶在一起,而奶奶不仅对学生溺爱,而奶奶的性格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不喜欢学习,一有困难就求助,作为奶奶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孙子吃半点苦,就帮助了孙子,这样孙子就养成了有困难找奶奶的习惯,慢慢地学生也就不爱动脑筋了。
而另外一个学生妈妈对学生的关爱就更多一些,小时候自己摔倒了,在地上哇哇大哭的时候,爷爷就想伸手去拉,可是妈妈却让学生自己起来,等学生站好后让他观察周邊环境,告诉学生刚才为什么会摔倒。这样小小的一个举动,让学生明白自己摔倒不是别人的错,以后自己要小心。生活的细微之处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独立。
从这两个案例,我想告诉爸爸妈妈们,当学生在学习数学不愿动脑筋的时候,也请我们自己的也反思一下,看看学生成长道路上,我们是不是给了学生足够的关爱,教会学生生活上的独立,学习上爱思考。如果发现学生不爱动脑筋,在改变学生的时候,也要改变自己,把学生当朋友,共同成长。
三、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新课标改革要求也明确提出,教育就是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去主动思考,独立学习,这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会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只有当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了,他们才会发现数学的奥秘,渐渐爱上数学,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教育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让知识在新一代人手里焕发新的光彩,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同时,小学教师一定要最好教学计划,科学严谨的安排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科目的兴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才会更加主动的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数学问题,寻找更多学习的机会,这才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李绍乐.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27):282-283.
[2]曲立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9):283-284.
作者简介:
刘娟,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