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类水解教学的再思考

2020-04-14王忠兴

读天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思维

摘 要:“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分析测试卷存在的问题,对盐类水解的教学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教材设置,学生思维,教师教学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盐类水解”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强,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是学生得到的收获却是很少。为此,我在分析教学测试卷的基础上进行再思考。

一、 对“盐类水解”教材设置的再思考

教材将盐类的水解置于水溶液中弱电解质电离和溶液酸碱性之后,先实验探究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再从溶液中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OH-)与C(H+)的大小出发分析,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酸碱性不同,从而引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按照这样的序列进行教学,学生最大的收获是:记住了盐类溶液的酸碱性规律“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但是对于什么是“盐类水解”,还是一头雾水。测试卷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①对“盐类水解”的概念模糊不清。比如:在题干给的信息是醋酸溶液中,学生也要考虑“CH3COO-”的水解。②盐类溶液中什么微粒在水解?怎么水解?都不清楚。究其原因是:其一,学生没有理解好“盐类水解”研究的对象是“盐类”,在盐类的溶液中,才考虑盐类的水解,而在酸溶液或碱溶液中是不需要考虑盐类水解。在帮助学生建构“盐类水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明确“盐类水解”研究的对象是“盐类”,其他类别物质的溶液是不需要考虑“水解”的,其二,我们可以借助于离子反应帮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高一的学生已经学完了离子反应,满足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H2O(弱电解质)生成。这样,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即:有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二、 对学生思维定势的再思考

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学生认为:“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可逆的”,“盐和水是不可能发生反应”的。妨碍了学生构建起“盐类水解”的概念。例如:在测试卷的试题:“将FeCl3溶液蒸干后得到的固体是    ”,学生的答案大部分是“FeCl3固体”。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思维定势,我们安排了“将FeCl3溶液蒸干”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观察FeCl3固体的颜色(黑棕色),然后,将FeCl3固体溶解于水中得到FeCl3溶液,再将FeCl3溶液蒸干,最后,同学们得到的固体是红褐色的而不是黑棕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的体验,引发了学生的强烈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顺利构建起“盐类水解”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思维定势出发,重点指导学生突破不利因素,恰当利用有利因素,帮助学生打破顽固的思维定势,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构建起“盐类水解”的概念。

三、 对教师教学的再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积极地将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运用了许多创新教学。有些方案在引导学生形成“盐类水解”概念时存在不足:1. 过于注重盐类酸碱性的静态分析,忽视对盐加入水的动态探究。2. 过于突出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忽视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建构“盐类水解”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能自主地对“盐类水解”进行有效的建构。

为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盐类水解”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师:通过初三的学习,我们知道纯碱属于盐类,它的溶液显碱性,请同学们思考造成纯碱水溶液显碱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用实验加以验证?

学生(讨论):讨论猜想:Na2CO3水溶液显碱性可能的三种因素:

1. 水电离产生OH-,2. Na2CO3本身有碱性,3. 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与结论:(多媒体展示)

实验步骤Ⅰ:水+酚酞。实验现象:不变红,实验结论:水呈中性

实验步骤Ⅱ:Na2CO3水溶液+酚酞。实验现象:变红,实验结论:呈碱性

实验步骤Ⅲ:Na2CO3乙醇溶液+酚酞.实验现象:不变红,实验结论:Na2CO3不显碱性

实验步骤Ⅳ:实验Ⅲ基础上+水.实验现象:变红,实验结论:Na2CO3与水作用显碱性

师:从以上的实验结论,可以得出:纯碱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因为Na2CO3与水相互作用而显碱性。为什么?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Na2CO3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Na2CO3溶液中哪些离子间能相互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

(3)如果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生(讨论):(1)Na2CO3溶液中存在:H+、OH-、Na+、CO2-3

(2)CO2-3+2H+H2O+CO2↑

(3)在Na2CO3溶液中,存在著:H2OH++OH-,Na2CO32Na++CO2-3,水电离产生的H+部分被CO2-3消耗,导致C(H+)小于C(OH-),溶液显碱性。由于C(H+)减少,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H2OH++OH-往正方向进行,促进了水的电离。

师:小结(多媒体展示):纯碱水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H+被CO2-3消耗掉,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往有利于水电离的方向进行,使Na2CO3溶液显碱性。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递进式地帮助学生建构成“盐类水解”的概念。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成“盐类水解”的概念和盐类水解的规律,抓住“盐类水解”的实质,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盐类水解”,灵活运用“盐类水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7.

[3]苏毅严.“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26.

作者简介:

王忠兴,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优化策略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学比教更为重要
“兵教兵”在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
反思教学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