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0-04-14沈杨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随之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来说,其更加注重于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获得的自身能力的发展。而小学作为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起点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这一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有效实施
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知识性内容的教学,教师在此行为之下所设置的教学活动与目标也都是以理论知识为目标点的。而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学生的能力发展也被重视了起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开展素质教学,就要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 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素质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而为了达成其要求,教师就要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所承担的主体地位。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教小,其受到兴趣的影响作用非常的明显,基于这一点,为了确保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以获得对其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在如今,随着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教师就可以将其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借助其动态展示功能,使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例如,在“千米和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针对这两个名词结合实际的案例展示,使学生进行感受,让学生明白千米是一种长度单位,而吨则是一种重量单位,让学生了解千米与米,吨与千克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使学生尝试着计算一下自己的体重可以被换算成多少吨。又比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这对图中的事物进行描述。这样,在多媒体教具的展示作用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有效地激发。
二、 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而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求之一。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着手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创建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相关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达成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分为课上与课下两部分,课上活动即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活动选择,设置活动场景,然后再引领着学生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发挥其能力。而课下活动则是将学生的作业设计以实践探究活动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达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与巩固。
例如,在“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掌握其实际的用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的折线统计图,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各个因素与相应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学生明确了具体的画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组实际的数据,使学生针对该数据尝试着进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又比如在“百分数”这一课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个活动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将家中的沐浴露、洗发露或者食品罐头上的百分数抄录下来,并思考此处的百分数代表着什么。
三、 注重分层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同样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达成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能进行个性化教学。由于学生自身因素或者后天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就预示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去开展数学教学。基于此,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能结合学生的情况发展,设计分层化的教学目标与流程。
例如,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分层教学,给不同的学生创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在此处的分层分为两层意义,一层是实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的有效教学,让所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而另一层则是对不同性格能力偏向的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能注重对学生興趣的发展,采用合适的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要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能结合学生学情开展分层教学,从两个层面上实现对学生能力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芬,曲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8(15):73-74.
[2]杨淑芳.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J].科学咨询,2018(7):147.
作者简介:
沈杨,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杨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