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聋校教育教学中的制作

2020-04-14李燕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作微课

摘 要: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一个多样化的“微学习”时代。发端于2011年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和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受到我国广大师生的欢迎。

关键词:微课;听力障碍学生;聋校数学教学;制作

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单一教学课例、多媒体课件等资源类型,但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精心设计,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助力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聋校,听力残疾学生除了有耳听不见外,其思维活动跟我们健全人是一样,并不影响他们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想象和掌握。因此,我们聋教育教师积极开发与利用微课这项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听力障碍学生的残余听力和敏感的视觉,结合微课的情景真实、短小精悍、趣味性强的特点,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聋教育教师要了解和大力推广微课

关于微课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微课的最早实践与研究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其短、小、精、悍的特征使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聋教育教师在新课改的感召下,迫切需要对单一的聋校课堂进行变革;迫切地需要聋校教研改变新形式。微课注重各种有效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教学容量,对于聋教育一线教师而言,满足了日常教育教学的需求,它如一缕春风,吹散了聋教育工作者心中的阴霾。但是,目前,作为新生事物的聋教育微课的开发与运用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我们应拓宽微课的应用渠道,宣传、推广、总结提高、加强内外沟通、博采中西、自成特色,避免关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二、 聋教育教师制作的微课要真正做到“微”

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 教学针对性:强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技能点或具体问题的微型化、针对性教学。2. 教学过程简短:一般为3~7分钟,中小学不宜超过10分钟,同时,教学过程有相对完整(碎片化与完整化的统一)。3. 教学内容精选:相对于内容宽泛、目标多元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强调解决重难点问题。这几个“微”特点为聋校课堂实施问题简化法提供了依据和条件。听力障碍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如果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去强化,他们又会畏缩不前,回到原来的状态之中。所以,改进教学方法对促进和牢固听力障碍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聋校课堂上运用微课把简化的问题传输给听力障碍学生可以收到不容小觑的效果。聋教育教学微课简化的问题法其实并不是把听力障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降低,而是在教学中,把一个复杂、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分解、细化、弱化,转化为若干个难度较小的系列问题,再一步步总结出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制作的微课设立的知识点要有层次,由浅及深、由易为难,这既符合听力障碍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规律,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听力障碍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到“成果共享”的喜悦,无形中强化了自身的主体意识。

三、 聋教育教师制作的微课语言要有感染力

有研究表明,人的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单词或300个汉字时,能获得别人更多的注意力。对于听力有缺陷的学生来说,无论我们制作的微课视频多么清晰,画面切换的美轮美奂,幻灯片多么生动,他们学习微课的过程,还是通过“听看”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讲授的语言要达到一定的速度,要通俗、流畅、声情并茂、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聋教育教师在对着电脑,对着PPT录制时,可以站立,辅以手势动作进行讲解,想象自己正在教室里,面对着学生激情讲课。

四、 聋教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微课

微课虽“小而精”,但五臟六腑俱全。聋教育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值得学—有用,也就是说选题要有价值。如果选题是教材重难点的精讲,正好能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当然会愿意去学;如果是学生正好想学的技能,他也会兴趣盎然;如果是某个有趣的现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也会愿意学。第二,想去学—有趣。要吸引学生观看,微课要达到语言幽默、情景吸引和问题吸引这三个要求。第三,容易学—易懂。在短短几分钟内,教师呈现给学生观看的微课要能让学生容易学,看得明白。聋教育教师要在先进理念支持的基础上,发挥创意,设计出有灵魂和内涵的微课,使听力障碍学生乐于学习。

五、 聋教育教师要理顺微课知识点与学科课程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

聋教育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要考虑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通过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对知识点进行再设计,使微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节微课只能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来自每一节课学科的内容,来自学科课程知识体系中,与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其他知识点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为了确保在10分钟以内能将一个知识点讲透、讲清楚,并保证讲解内容的趣味性,一节微课的主题内容不能太多。如果在一节微课中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就需要聋教育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重组,对微课知识点与学科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多个相关联的、多角度的微课形成一个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的系列微课。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教育者们要在耐心掌握细节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微课制作的实验研究,为听力障碍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理想和信念。

参考文献:

[1]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4):19-21.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作者简介:

李燕,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制作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翻转课堂微课的地位及制作要求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微课:支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