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

2020-04-14黎晓琳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时代性创造力生活化

摘 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正确价值观念培养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内心产生共鸣,让学生乐于接受,使正确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的理念,外化为学生的行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代性;生活化;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接触。”可是,当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对着一个令人尴尬的局面,学生一听到思想政治课就认为是“假、大、空”思想的灌输,考试内容的讲授,不少学生早已厌倦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的确,在现在的学校教育里,不少教師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指标,不少学校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但这些行为其实是在扭曲教育,扭曲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应以应试为目的,灌输考试大纲的内容为目的,真正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真实途径的精神之旅,真正触及学生心灵的深处。在我看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富有时代气息

现在是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利用网络足不出户熟知天下。以前,一个学生对教师的夸奖源于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熟知,而生活在现代的学生对一个政治教师夸奖的原因更侧重于他敏锐的时代触觉。同时,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学科特色要求他紧密联系时政,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当政治家,但每个学生都是生活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社会之中,他们不可能脱离这个时代生存,他们有一颗关注时代发展的心。在课堂上,经常是在教师在不经意的时政知识讲述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不少学生都很向往外太空,常怀有一个环游太空的梦想,在“神舟”系列飞船升空的那时,不少学生就开始关注这事件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政教学资源。其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缺少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动性,把握时代脉搏弥补课本的不足。但是要能吸引学生,教师不但要知道飞船升空这事,同时还要对我国航天工程发展史有所了解,甚至是国际上的航天航空发展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还要能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在我看来,这一个时政信息他基本能涵盖四个必修模块的知识,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航空发展史来做引入,让学生在听的同时联系课文内容,达到学生“乐之”的境界。

一节出色的课不是要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多少高考知识,毫无错误的做对多少道习题,而是让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感触。思想政治学科所特有的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特色就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 课堂教学要注重生活化

知识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运用于实际。无论哪一门学科,他都是具有实用性,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用,才慢慢地觉得他无用,或者只在一个地方可能用上,就是考试的时候,之后就是遗忘。正如《生活与哲学》里关于马哲的内容,我们经常在很多报纸报刊,甚至国家级的政策方针里都有提及,可是很多学生就说学了等于没学,从没用过,纯属理论。这源于我们获得这知识来源于课本理论,没在生活中实践过。我在讲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我带上学生到了学校附近的一条大马路旁,观察大马路旁的环境质量,学生普遍觉得环境质量差。然后让学生探究其原因,让学生了解到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接下来运用联系的相关观点解释发生在全球的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学生表现踊跃,积极性高,有学生就运用联系的观点串联了化学反应式,用他的话是联系观点的实际操作。教师传授的不只是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懂得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三、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学生的头脑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但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好像越教越呆板。我在带了一轮循环,发现高一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有所思还会发问问题。可是到了高三,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少,积极性远远不如高一。我后来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到了高三学生非常重视考试试题的参考答案,但他们却认为那是“标准答案”,答中了高兴,答错了一脸沮丧。我慢慢理解了,那“标准答案”就像一个圈,他们生怕逾越那个圈,过了那个圈他们就被淘汰了。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们也生怕自己所说的、所做的不符合标准,所以缩手缩脚,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有一篇文章《创造的儿童教育》。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教师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发挥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教师在课堂上允许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行动,让学生的创造力有发展的空间。在后来的教学里,我不会过于强调参考答案是什么,更多的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时还让学生就一个材料自己给自己出题,其他同学帮忙解答,言之成理即成答案。这就是现在很多省份都在提倡的开放性思维,然而我发现这其实是在启蒙学生要培养创造力。在我认为,不应该只是在课堂解题方面要有创造性,在对知识的解读方面学生也可以发挥创造力。有学生就曾质疑了《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中的一句话:“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但课文里又讲述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传统文化既然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怎能就说它维系民族发展呢?发展应该是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不能一句:“课文是这样说的,课文是正确的。”这就否定了学生的质疑,对学生的质疑我们应该赞赏,并提倡他们寻找资料解答质疑,或是通过各种方式解疑。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为一门正确价值观念培养的课程,更要注重与学生的亲近性,让课堂教学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行动信念。

作者简介:

黎晓琳,广东省清远市,清远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时代性创造力生活化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