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初探

2020-04-14金华荣

读天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对策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写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语文学习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促使学生继承和发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篇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有效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积累了大量古人的智慧,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推动我国社会文明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契合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中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革新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的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包含的大量内容都值得我们深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接触的传统文化还比较少,使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我国的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把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从古迹古人中学习到很多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世界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意蕴浓厚,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从古诗词中的写作背景、内容情节、中心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等学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另外,学生从这些古诗词所抒发的情感中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作者本人,在分析文章内容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对古诗词和作者的了解可以为学生储备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世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養。

二、 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价值,使之与传统文化相契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价值,使之与传统文化相契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促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有深刻内涵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的方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比,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的拗口或者是比较呆板,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对此深入研究,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从作者的生平事迹中大概了解作者创作古诗词的表达风格,以及内容中所抒发的情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中拓展出相关的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相关的品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提升教学课堂趣味性,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但却不成熟,周边环境对他们极易造成影响,教师对他们的正确指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把传统文化渗透进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规范学生言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有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由于历史悠久且理解上有难度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提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真正学习到相关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从中学习到难能可贵的思想品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三)组织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认识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课形式,改变传统一味地知识灌溉教学方式,可以多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开展的活动内容要与传统文化相吻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详细的理论知识讲解不如在实践中贯彻知识来得更加实际,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可以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并且从中引发思考,对传统文化加以领悟,从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摒弃糟粕部分,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发光发亮,推进我国社会的文明发展。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对我国的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与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海芬.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数外学习,2014(4):75-76.

[2]吴颖.理论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2):65-68.

[3]巩艳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课外语文,2017(18):160.

作者简介:

金华荣,贵州省盘州市,贵州省盘州市鸡场坪镇滑石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对策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房地产土地拓展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