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人审美情趣的变迁
2020-04-14刘雨蒙
刘雨蒙
摘 要:唐朝历时289年,几次的重大变迁将唐朝分为了四个时段,同时,唐人的审美情趣也在发生变化。
关键词:唐朝 审美 图案花纹 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历时289年的唐朝,由于其多民族融合及对外开放的特征,在中国审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审美情趣的变化,大致可根据唐朝国力而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用人的一生来比喻的话,初唐如少年,稚气而天真;盛唐如青年,朝气而昌盛;中唐如中年,稳重而深刻;晚唐如老年,迟暮而睿智。
一、万象更新的初唐
初唐人的审美情趣,同政治制度的走向相一致,唐朝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秦汉制度的复归,但历史可以再现,却绝不会重复,在初唐对秦汉浩大繁复、刚健壮阔的审美情趣也并未完全继承,而是在扬弃其外在形式的过程中,保留了它的内在要素。形成了初唐独具一格、万象更新的审美情致。
图案花纹:初唐时期丝绸之路重新开放,佛教得以发展,佛教美术空前繁荣,外来文化不断涌入长安城,为初唐多元发展的文化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在莫高窟内的图案有所体现。初唐的莫高窟窟内图案具有独特的外来性特征和过渡性特征,构图大胆,色彩风格多样。“根据初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的内容,可分为五类,分别为双龙莲花、平瓣大莲花、葡萄石榴、石榴莲花和宝相花藻井。”这一时期,初唐人的人文主义思想有所觉醒,图案花纹的主题从前代妖魔神兽逐渐演化为可使人心情愉悦的植物和花鸟,开始形成以植物花鸟为主题的图样纹样体系。
同时,随着唐朝疆域的不断扩张,初唐人已经与突厥人和波斯人产生了文明交融,胡汉文明发生了进一步交融,加之由于唐朝开国皇帝的胡人血统,唐人大多具有一定的尚胡倾向,因此传入的葡萄纹、石榴纹、叶形纹等在当时工艺美术器物中广泛应用,初唐时的金银器皿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主要花纹图样,然而初唐时期的金银器仍处于初期的模仿阶段,其造型及装饰都带有明显的粟特、萨珊波斯等外来国家的风格。
初唐体态:初唐人对于体态的审美,沿袭了隋朝的审美风格,隋朝的审美风格偏重于纤细与清瘦,初唐时期自然也承袭了这点。这一点在阎立本的画作《步辇图》中有所体现,虽说现存的《步辇图》是宋人摹本,但是宫人的体态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步辇图》中的宫人所穿着的是窄袖衫、高腰位间色裙的组合,意在凸显身材的高挑纤长。其中簇拥着李世民前行的九位宫女,她们的身材,也都是十分纤细苗条的。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大约由于身份尊贵、年龄稍大,身材有些饱满,但站立姿态无不婀娜轻盈,也称得上是苗条。
二、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
相比初唐时期,新主开国的试探与彷徨,盛唐是唐朝的全盛阶段,这一时期唐朝的国力空前强盛,唐人的思想也步入了一个空前开放的阶段,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有了显著的变化。
图案花纹:盛唐时,莫高窟的装饰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图案风格从初唐的生动明快转变为盛唐的庄重华丽,藻井图案中的宝相花一家独大,呈现一派恢宏大气的盛唐风采。这一时期,官府大力推崇,民间流行,京洛地区和莫高窟都出现了大量的竞争作画。因此,这一时期洞窟图案除宗教需求外,更多的是满足世俗审美需要,具有鲜明的世俗生活色彩。同时,此时的莫高窟窟内图样与中原的图样近乎同步,这是由于莫高窟的大窟多为世家大族所建造,他们为累积佛事功德,同时为了提高家族的地位,便请来中原画师为其画窟。这些中原画师来到敦煌,带来了不少中原的画稿,造成了这一现象。
诗歌创作:提起盛唐诗歌,必然会提起“诗仙李白”,李白以其豪放不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风格,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盛唐诗人乐观进取的活力在盛唐诗人的江行诗中体现的尤为突出,盛唐诗人的江行诗多描写气势宏大的景物,他们最为关注的
就是辽阔的天空,浩荡的江水和两岸的山川。
盛唐诗人不关心身边的人情世故,他们着眼于旷野之外,着眼于宇宙之间,他们为诗歌注入了不同凡响的活力,纵然他们感慨于人生无常、知音难觅,受困于离乡愁绪、孤独苦闷,可他们总会以豁达的心境去面对人生,以激昂的心态去应对苦难。
三、五光十色的中唐风采
“安史之乱”后, “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使唐朝进入相对稳定又矛盾重重的中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就像人到中年,即使四肢健全、头脑发达,却也有着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归宿,这一状态下,审美意识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无处安顿、四处漂泊的思绪,都在这一时期寻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归属和精神寄托。
诗歌绘画:中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其时政治腐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实让人们失望甚至绝望。此时的绘画审美已经由盛唐的浓丽丰满到中唐的瘦寒诡谲 ,这种尚瘦、尚寒、尚怪异谲奇的审美情趣已不限于绘画,而是渗透到了各种审美文化产品中 ,如石砖雕刻,书法绘画,服饰妆容等各个方面,这一审美情致的形成,标志着人们的审美心态已经由盛唐社会的外张热烈转化为了中唐的内敛慎独,整个社会审美心理结构的重心由动趋静,由华丽趋向于精简。同样,他们希望到自然界寻找用以疗伤的精神药方,希望有新的精神寄托。所以此时,盛唐壮阔明丽、激昂慷慨的情感世界已经不存在了,“乱鸦投落日,瘦马向空山”这样荒凉的描写取代了盛唐诗人雄伟壮阔的审美意向。
茶文化:帝国由盛转衰,人们日常饮用的东西也发生了变化。饮酒盛行于开放多元、激情洋溢的盛唐,然而饮茶,在收敛、慎独、急需反思的中唐,收到了文人墨客的欢迎。这一时期的饮茶,已经不止于单纯的饮茶,而是被上升为一种艺术仪式,饮茶类似于坐禅,在精益求精中追求忘我的境界,饮茶更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让人们摆脱世俗的苦闷,得以思考人生大道,同时中唐也出现了著名的“茶圣”陆羽及《茶经》。
四、缠绵悱恻的晚唐韵味
诗歌创作:晚唐时期科举混乱、朝堂黑暗、社会格局动荡不安,处于晚唐时期的诗人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抱负,这使他们的历史情结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大量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对盛世的怀念与倾慕,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又驱使他们以古为鉴,思考救亡图存的方法,然而现实却令他们失望,他们在逃避现实中思考人生與宇宙的关系,试图以此来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与无处安放的雄心壮志。这些种种,使晚唐诗人具有了比其他时代更为深刻的历史意识与人生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晚唐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