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阳明官德思想对提升贵州干部道德修养启示初探

2020-04-14易中梅

中文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易中梅

摘 要: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准代表党的整体形象,决定党的执政水平高低和执政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及民心向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高度重视,强调充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弘扬其积极影响力,为新时代干部为官从政树立道德准则和规范。王阳明龙场悟道,让贵州走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在他博大的心学思想和长期的为官实践中蕴藏着极具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的官德思想。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法,结合当前贵州干部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探究新形势下王阳明官德思想对提升贵州干部道德修养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官德思想 传统文化 干部修养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3-0-01

王阳明不仅是一个思想家,也是一个政治家,在他漫长的为政生涯和丰富的为官经历中积淀起蕴含深刻的官德思想,集中体现为公忠为贵的国家意识、尚善勤廉的为政思想、利济苍生的亲民情怀、人格平等的为政理念与知行合一的品质修养等。习近平同志高度肯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以及其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对治国理政的有益启示和对道德建设的有益启发。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杰出成果的阳明心学思想以及寓于其中的深刻官德思想对当下提升贵州干部道德修养有着重要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干部个人修养、干部教育、干部任用管理等方面。

一、干部修身涵养品格,恪尽道德践履

在王阳明的观念里,良知在于人心,圣愚之间无异,乃至“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1],人人内心皆有良知,道德修养功夫也是非常简单易行,即用功于此心之纯天理,自觉本心的灵明。用今天的话讲,实际上就是遵从自我内心准则,强调干部道德修养中个人内心信念与意志自律的重要性。王阳明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将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视其为做人、立世的前提,到今天仍应如此。一个人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一件基础且重要之事就是修身养德,不断净化内心污垢,培养高洁品德。从阳明官德思想角度来看,当前领导干部尤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修好为政之德:首先是立为民之志。领导干部只有立下“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的志向,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保证从政之路有明晰、正确的前进方向。其次是固学习之本。保持谦虚学习、终身学习的心态,不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党和国家发展历史、党的指导思想、大政方针、典型人物事迹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在学习中进一步涵养品格,强化武装,锤炼党性。再次是怀律己之心。今天的领导干部面临着比此前任何时期都多的诱惑,要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就依赖更强的定力和自制力,因此,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变得尤为重要。常思、多思贪念之害,纯净内心,警醒自我,做到慎独、慎微、慎情、慎行。四是行济世之为。“为官避事平生耻”,王阳明用一生的躬亲实践将一个以国家为重、勇于任事的社稷之臣的形象和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天的领导干部生在新时代,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新形势,更为艰巨的新任务,应更加牢固树立知行合一观念,尽全力将自己的嘉言懿德化为服务民生、有利国家民族的执政行动。

二、干部教育注重熏陶,引领良好风气

虽说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主要是发挥领导干部的内力作用,從其自我内心修炼发力,但也绝不能忽视了外力的影响。因为道德本身就是既依靠内心信念,自我良心调节,又离不开传统道德、社会舆论甚至法制规范等方方面面。我们党持之以恒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是将党员干部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须着眼于思想教育,通过长期地、持之以恒的教育熏陶以筑牢思想防线。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各级党校要发挥主阵地、主渠道、大熔炉的作用,在教育党员干部上积极作为,应重点从完善适应新形势的官德教育内容框架着手。一方面,不能将干部教育停留在侧重工作能力、知识、技能培训等层面。另一方面,必须突出“德”的教育,加大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纪政规、廉政教育等的比重,并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专题方案时候,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纳入,避免干部道德教育的缺失。力图从党校课堂开始,重视干部道德修养,树立干部善恶判断标准,引领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使德的熏陶贯穿并融入能力教育、技能提升的全过程。

三、干部任用以德为先,完善体制建设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重视官德修养,提升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水平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已成为党的建设各项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之一,并直接贯穿于党管干部的具体实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逐渐成为共识并落到实处,进一步凸显“德”在选用干部中的重要地位,走出干部选拔任用时重能轻德的误区,颠覆既有的“潜规则”。尤其要进一步从制度和机制角度确保“德”在选用干部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力,使在道德修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干部没有晋升的空间,没有被重用的机会。在树立起干部选用风向标的同时,还需不断促进和完善党政干部道德建设制度化。比如,在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和监督中,须加大并明确道德表现的权重,对道德表现的评价方式要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明确考核、研判、监督党政领导干部“德”的表现的标准和参考要素,一改此前表面化、简单化、形式化的局面,借助外力的刚性约束,以够真够硬的标准要求,从量化、评议、警示、奖惩、监督等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干部道德评价机制,形成干部道德内省与外部监督的最大合力,有力促进党政领导干部道德水平发挥更重要的定向、推动和示范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人心与

力量。

“心学”是王阳明留下来的宝贵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而庞大的“心学”体系中所蕴藏的官德思想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干部为官从政的重要参考坐标,发挥着道德教化的持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明)王阳明.传习录全译:传习录中[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14页.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